南平印发《“到南平去、助乡村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3-10-30 19:25:25 来源: 南平市委办、南平市政府办 作者:

中共南平市委办公室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到南平去、助乡村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武夷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市直各单位:

《“到南平去、助乡村兴”活动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和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南平市委办公室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9月23 日


“到南平去、助乡村兴”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充分调动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投身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愿意去、去得了、 住得下、能干事,推动更多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导入农村,汇聚各方力量建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美乡村,根据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全国工商联九部门联合印发《“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精神,结合南平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福建美丽乡村现场推进会精神,坚持以县域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突出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健全社会参与机制,畅通社会参与渠道,激发社会参与意愿,鼓励吸引目前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大中专院校学生、乡贤能人、在外农民工、企业家、新农人、文艺工作者、科技金融工作者、乡建乡创团队、网络名人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以及退休和部分在职人员等各类社会力量到南平去、助乡村兴,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和美乡村的浓厚氛围,推动共富共美共未来,形成“一带三沿、百村示范、千村推进”的乡村建设新格局。

二、活动重点

(一)吸引大中专院校学生到乡村去。鼓励普通高校、 职业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兴业、到村任职。 支持大中专院校学生发挥专业所长,到乡村开展社会实践、 志愿服务、科考等活动,参与村情调查、村庄规划、项目策划、建设施工、艺术设计、文化传承、产品营销等事业发展,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支持大中专院校学生宣传推介家乡规划蓝图、优势资源、特色文化,讲好发展故事,助力家乡建设。

(二)吸引乡贤能人到乡村去。加强村庄历史故事、知名人物、发展变迁等村情文化的整理宣传,用好家乡群、朋友圈、贴吧、热话等新媒体圈子,共话村史、共商村事、共研村计,吸引专业人才、经济能手、文化名人、社会名流等乡贤能人返乡投资兴业。聘任一批有威望、讲公道的回乡能人作为邻里矛盾调解员。鼓励在外能人以资助、捐赠、引资等形式,支持尊老敬老、关爱儿童、助学助残、帮扶济困等家乡公益事业发展。

(三)吸引在外农民工到乡村去。发挥乡情乡愁的联结纽带作用,引导在外农民工充分挖掘和利用家乡比较优势,回乡创业发展。支持技艺精湛、带动产业发展能力强、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工申请认定乡村工匠。鼓励有一定技能经验的农民工在村提供家政、养老、托育、照料、维修等服务。对政府主导的农村公益性项目,支持农民工创设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建设、管护和运营。

(四)吸引企业家到乡村去。引导一批企业家入乡发展茶、竹、水、鸡、蔗、米、奶、果蔬、食用菌等“土特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产加销一体化。鼓励企业家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挖掘农村人文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设乡村文旅项目,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五)吸引新农人到乡村去。鼓励新农人到农村建立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智慧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创意农业。引导新农人发挥专长,发展农村电商和订单农业,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

(六)吸引文艺工作者到乡村去。鼓励文艺工作者入村开展书画、音乐、戏剧、影视、文学等艺术创作展演,发挥非遗传承人、乡村工匠等积极作用,推动建设“书画村”、“音乐村”、 “诗歌村”等特色乡村。鼓励文艺工作者加强对乡村本土文艺人才的培育,开展艺术培训、专业指导等文艺志愿服务。

(七)吸引科技金融工作者到乡村去。鼓励吸引金融从业人员、科技特派员等群体到乡村开展农业科技、农业金融等政策宣传、培训和休闲康养度假,进一步搭建科技、金融等资源要素与乡村“土特产”的对接渠道,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八)吸引乡建乡创团队到乡村去。引进台湾等地知名高校及建筑师、文创团队,开展驻村陪伴式规划设计服务,系统性推进乡村文化挖掘展陈、公共空间整治、特色产业培育、业态谋划招商和品牌策划塑造等,开设乡建乡创讲堂,传授村庄建设经验,指导村庄开展微改造和“三线”整治、绿化亮化、农房改造、活动广场等小微项目建设。

(九)吸引网络名人到乡村去。引导网络名人深入乡村,通过视频、图文、直播等形式,对外宣传推介乡村风土人情、人文旅游和特色农产品等。鼓励网络名人、新秀开展直播带货等各类公益助农活动,举办农民直播培训班等。

(十)吸引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以及退休和部分在职人员到乡村去。引导各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通过开展党建共建、结对帮扶、自愿服务、职工疗休养、 “齐心共耕希望田”、“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助力乡村振兴。鼓励退休干部、 退休教师、退休医生、退休技术人员、退役军人等到村居住,当好产业发展指导员、村级事务监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和村庄建设智囊员。引导机关事业单位直接服务“三农”工作的在职人员,常态化下乡指导服务;鼓励其他公职人员利用闲暇或业余时间,自主到乡村去参与服务乡村事业发展和乡村治理。

三、工作要求

(一)建立责任化体系。建立市级统筹主导、县级组织实施、乡镇深化推进、村级具体落实的责任体系。市级要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结合编制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制定政策 措施,做好活动宣传引导和表彰激励。县级要当好“一线指挥部”,细化活动实施方案,整合资金、技术、项目等各类资源要素,推动解决社会力量参与的堵点。乡镇要发挥“前沿作战部”作用,精准服务指导乡村,做好现代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和人居环境整治、文明乡风建设等工作, 解决社会力量参与的后顾之忧。村级要发挥主体作用,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突出项目化、具象化、具体化,按照“一简介一图片一视频”(村情简介见附件1)的要求, 编制“一表两清单”(见附件2),即摸清基本村情、生态人文、交通区位、特色产业、闲置资产等家底,形成资源清 单;盘点梳理“需要什么类型人员支持、需要引进什么项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事项,形成需求清单。要梳理整合本 村土地、房屋资源,为来村居住、干事人员提供生活、工作条件,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二)搭建数字化平台。市乡村振兴局牵头负责做好“到南平去、助乡村兴”活动网站和移动端应用等数字平台的开发、建设和日常运营管理;各县(市、区)负责将每个乡村编制好的“一表两清单”和相关简介、视频、图片等内容以及制定出台的各类政策归集导入数字化平台,形成以村为单元的“数字地图”,集中对外展示,让社会力量随时随地查询了解相关情况,便于他们获取信息、到村参访、入村居住和参与乡村振兴。

(三)注重差异化推进。围绕集聚提升类、城乡融合类、文旅发展类、康养休闲类、特色产业类、搬迁撤并类、其他 类7类乡村,从环带和沿高铁高速、沿国省道干线、沿主要 河流以及距高速口、服务区1小时车程内的重点区域中,优 先筛选一批资源优势明显、交通条件较好、基础设施和公共 配套较为完善、民俗乡风文明的乡村作为活动重点村、示范村,通过清单引导、示范引领带动全域推进。

(四)创新多样化形式。坚持自愿、自主的原则,不作硬性要求,不搞强迫命令,充分激发调动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的意愿和热情,引导他们在自愿服务中奉献社会、助力乡村。在服务时间上,可自主选择定期或不定期,利用节假日、周末或闲暇之余等,以及长、短期住村自愿灵活参与活动。在服务方式上,可采取参加村庄发展大会、党建活动、文明创 建、主题采风、社会实践、支农支教、民俗节庆、赛事活动等形式,或通过休闲旅游、康养度假、结对共建、租赁田地、投工投劳、志愿服务、投资兴业、捐赠认建等方式自愿参与活动。

四、政策引导

(一)让社会力量来得开心。整合各类政策资金,加大力度支持示范村5G 网络、新能源充电桩、仓储物流、快递 驿站和道路交通、供水排水、绿化照明等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并为下乡入村人员提供与所在地村民一样的供电、供水、通讯以及就医、子女就学等公共服务,让他们来到乡村就像在城里一样,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大力营造家庭和睦、邻里友善、民风淳朴的文明乡风,常态化听取下乡入村人员的意见建议,及时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困难问题,让他们真正愿意来、来得开心。

(二)让社会力量住得安心。支持县(市、区)发挥乡村振兴资金作用,村级组织负责对闲置的村民自建房、农村校舍、厂房、公路道班房、供销社、国有农场、国有林场等具有合法产权的房屋进行摸底梳理,对接好下乡入村人员,采取入股、合作、租赁等形式,统一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新乡人公寓”等温馨舒适的居住场所;支持下乡入村人员在符合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通过自行装修或委托村级组织装修等方式,进行微改造、精提升,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自行打造各具特色的居住场所,让他们真正住得下、住得安心。

(三)让社会力量待得舒心。乡镇要全程做好跟踪协调服务,帮助下乡入村人员解决好遇到的困难问题,依法维护他们在乡村生产生活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吃下“定心丸”;改造提升一批新型乡村连锁便利店,保障生鲜食品、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鼓励举办传统民俗节日、手工技艺、戏曲表演、非遗文化展示等具有乡土特色的文艺文化活动,让各类社会力量在乡村既能时刻呼吸新鲜空气、领略美好田园风光,又能享受天然绿色食品、感受浓浓乡土风情,让他们真正留得下来、待得舒心。

(四)让社会力量干得顺心。对乡贤能人、企业家、返乡农民工、新农人、网络名人、大中专院校学生、退役军人 等各类社会力量到乡村创业或投资茶庄园、民宿、造林绿化、林下经济、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绿色食品等“土特产”项目,在财政补助项目申报、绿色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从盘活存量空闲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新增建设用地等方面给予用地保障;对文艺、科技金融工作者和乡建乡创团队到乡村去的,可在生活办公场所、场地培训、食宿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让他们真正放手干、干得顺心。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到南平去、助乡村兴”活动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 抓手,发挥好县级“一线指挥部”、乡镇“前沿作战部”和 村级主体作用,精心筛选具备条件的村庄,有序科学分类, 因地制宜推进,创造条件实施。各有关单位要统筹资源力量,强化协同配合,加强工作指导,特别是要注重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工作合力。

(二)健全工作机制。健全政府组织领导、农民发挥主体作用、专业人员技术指导的村庄规划建设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共商共议村庄建设目标定位、任务举措,以此凝聚共识、汇聚人心、集聚力量;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投入增长机制,推行乡村建设筹资奖补机制和“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共投机制,变传统的“政府单投”为“多方众筹”;健全沟通联系机制,分门别类建立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数据库,定期更新完善信息资源,为各类群体到乡村去做好服务保障。

(三)注重宣传激励。通过制作宣传视频等方式,借助有影响力的公众号、网络名人等渠道发布,增强在外人士对活动的认知度,吸引更多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对在乡村建设工作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支持各地对家乡建设贡献大的企业和个人,按规定予以项目留名支持。及时宣传活动进展成效,发布一批典型案例,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来源:中共南平市委办公室、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编辑:陈雨薇]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