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延平区:炉下之问 点绿成金

2024-04-01 07:21:50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陈巍

编者按

2024年3月出版的《福建支部生活》,在“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栏目中刊发了《炉下之问 点绿成金》一文,本报予以转载。

野餐、烧烤、品花茶、乘游船……最近,南平市延平区炉下镇斜溪村人头攒动,怡人的风景吸引了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好风景”带动“好经济”。近年来,延平区持续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发挥独特山水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培育一瓶奶(乳业)、一朵花(百合花)、一根竹(竹产业)、一片叶(茶产业)、一江水(闽江流域生态保护和开发)“五个一”特色产业,炉下镇斜溪村的蝶变就是其中的生动写照。

新时代的生态巨变,始于“炉下之问”。

转变观念,守护绿水青山“好风景”

炉下镇是闽江水口库区移民乡镇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前,生猪养殖一度成为这里的支柱产业。全镇近一半农民家里养猪,商品猪年存栏规模最高时达到50万头,年产仔猪量也达到50万头,成为全国最大的母猪基地。

1998年10月23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到炉下镇调研农村奔小康工作。面对炉下遍地开花的生猪产业,留下了“要转变观念,把资源开发从单纯的经济生产转到开发与保护并重,保持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要认真走好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路子”这一语重心长的话语。

自此,如何转变发展观念,成为延平区新的“炉下之问”。

多年来,延平区牢记嘱托,以生猪养殖业污染整治为突破口,全力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先后拆除4469家养猪场,削减生猪216万头。

炉下镇斜溪村也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难”选项中作出了正确选择,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带头拆、群众跟着拆,起到了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在短短不到3个月时间,便拆除养殖场面积8万多平方米,削减生猪6万余头。

在严格的环保措施和修复治理下,延平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中国最美小鸟”蓝喉蜂虎回归,每年初夏都会来到斜溪村河谷山林栖息、繁育后代,辖区千年古榕、落羽红杉等植物资源生长态势良好。绿水青山入画来,举目之处皆风景,绿色生态成为斜溪村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产业转型,生态循环端起“绿饭碗”

年届六旬的炉下镇斜溪村村民王崇年,10多年前曾经营着一家养猪场。猪场关闭后,得益于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吸引着来自天南海北的观鸟爱好者。昔日的“猪倌”王崇年,也因此成了一位宅家的“鸟导”,走上一条不同寻常的“致富路”。

养殖场清退了,群众的生计怎么办?延平区用好生态资源优势,引导乡村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依托3.8公里长的闽江江岸线、千年古榕及周边的绿水青山等自然资源,炉下镇斜溪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切入点,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培育一批绿色农业、合作社落地生根,打造了一批党员创业致富基地,促进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

斜溪村盘活村内闲置的文化中心楼、粮食仓库、厂房以及凉亭、码头等资源,积极引入民营企业力量,建设茶洋窑文化创意馆、洲头企业文化博览园、生态司法教育基地等,打造文化文创、研学基地,“农旅+文旅”产业规模初显。

为让绿色可持续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延平区还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完善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制度,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创新并深化“巡河交水”“巡山交树”机制,区、镇、村联动开展“河湖四乱”整治、河漂垃圾清理行动,共同守好“一江清水”“一山绿盈”。

党建体检,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

2023年,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延平区以农村“党建体检”为契机,全面摸清各村资产资源,厘清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实践,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推动乡村产业迭代升级。

一年来,斜溪村聚焦文旅研学产业,优化运营模式,采取“区国企+镇振兴公司+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营主体”模式,区、镇、村、企一体联动,做大做优产业链。区委抓实乡村振兴规划、统筹政策项目扶持,区属国企助力策划项目、导入流量;镇党委成立文旅振兴公司,打造跨村全镇域文旅产业链;村党支部领办文旅合作社推动资源资产整合盘活,引入专业运营企业形成利益联结,形成生态转型发展共同体。

通过党建体检,斜溪村整合全村闲置资产,盘活闲置土地、码头、房屋资产等22处,新建和正在推进家庭农场、落羽杉露营地、乡村供销社等25个项目建设,助力强村富民。

借力濒水文旅经济发展,斜溪村进一步美化绿化村庄,创新推出“红九条、黑五条”村规民约,党员群众成立村庄环境卫生“志愿服务队”共建共管,连续两届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正向着宜居宜业宜游的“六美”乡村迈进。

带着“炉下之问”,从炉下镇出发,到延平的三江六岸,延平区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推动“生态资源”转为“生态经济”。2023年,延平区主导制定的全国首个科技特派员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延平百合”获评“2023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年度案例”,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渔业平安示范县3张“国字号”金字招牌首创首成……“点绿成金”的新实践书写出“炉下之问”的新答卷。

[责任编辑:杨希希]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