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索|光泽县崇仁乡:奋力打造“环带”上的“农工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生态美丽之乡”

2024-06-22 17:57:12 来源: 光泽县崇仁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作者: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取得更大实效。多年来,光泽县崇仁乡以构建“农工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生态美丽之乡”为目标,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以特色产业为主线,项目带动为抓手,乡村建设为基础,组织引领为保障,在“环带”建设进程中奋力书写新时代高标准的“崇仁答卷”。

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农业先行”示范品牌。

2002年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光泽县崇仁乡调研时曾叮嘱,“要走生态效益型产业之路,以内涵式发展为主,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度和谐。”多年来,崇仁乡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全县发展规划,充分梳理家底资源,挖掘本地特色,找准崇仁发展定位,全面融入市环带发展大局。以环带农业先行示范项目建设为基础,把打造特色果蔬种植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抓手,按照“成片成带成规模”的发展思路,分类推进环带沿线百亩高标准大棚修缮和种植,引进水培种植及无土栽种等技术,做大做强大棚经济。2023年4月,光泽县被授予首批“全国农业科技化先行县”称号,是福建省唯一获此称号的县份。在此契机之下,通过加快推进深入推进新时代科技特派员三年行动,推动科技特派员与流通工作者、金融指导员融合发展,福建省农科院与光泽县崇仁乡按照“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原则开展共建工作,在省农科院的对接帮扶下,崇仁乡依托崇仁近郊优势,打造了集种植、观光、采摘、研学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引进水培种植及无土栽种等技术,摆脱传统农业束缚,培育培养出一系列质量好、种类多、效益高的果蔬农作物,有效提高了周边村民的经济收入,同时带动一批村民就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新型经济。此外,依托现有蜂产业资源,建设“探蜜空间——蜂产业综合服务中心”,融入“科技小院”“蜂党建”“蜂诊疗”等元素,形成集生产、展示、品鉴、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展示平台,有效促进蜂产品的开发、蜂农之间的交流、养蜂新技术的推广,对光泽县争创自主蜂蜜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起到较大作用。在诸多科技元素的注入之下,2023年11月,崇仁乡崇仁村被评为全省首批“科技村落”。

聚焦一线治理,助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崇仁乡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本地实际,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融入“环带”建设大局的重要举措,按照“先清脏、后治乱、再增绿”的思路,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北溪湿地是崇仁明清古街古时水运交通的重要枢纽,是“环带”最美风景道上独具韵味的打卡点之一。针对北溪湿地存在的乱堆放、乱违建等问题,崇仁乡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启动古街北溪湿地堤岸整治项目,成立专职巡护队,定期对古街及河岸环境进行巡查和整治,全面提升明清古街和北溪湿地的整体环境。聚焦洋塘、共青、崇仁三个“环带”村的沿线卫生整治,创新推广“点单服务”机制,通过“群众诉困点单”“村级党员干部领单破题”“乡党委书记带队督促结单”等形式,实施沿线重点基础配套工程,加快推进“环带”最美风景道的品质提升工作。对集镇新街街道、老旧房屋坡屋面等进行统一古色立面改造,同时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打造“微菜园”“微花园”等微型生态景观,解决房前屋后布局混乱、杂草丛生等问题,进一步美化集镇环境;联动城郊区域,连线成片,同步实施光百线道路白改黑工程、建设共青彩虹大桥、沿线道路墙绘等举措,打造和美乡村示范带,切实提升村民出行、归家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优化文旅路线,推动“古韵内涵”可看可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崇仁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境内有池湖遗址、何家潭遗址、崇仁明清古街、纣王坝等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拥有着洋宁洲湿地、北溪湿地、百灵山等自然景观资源。崇仁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态价值,立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通过深挖地方特色、盘活闲置资产、完善基础设施和打造“一村一品”等举措,为农工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整合资源破解文保单位及历史建筑管护难问题,以“三方联动”为机制,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村民参与”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投入财政专项资金超1000万元用于古街基础设施的提升和部分文保单位的修缮,同时引入社会资金对古街进行保护性修缮与开发,撬动社会资本近4000万元,收储古宅17栋,改造修缮完成8栋,积极入驻古玩古陶、中医康养、旗袍汉服馆、特色商超、咖啡馆、民宿等业态,打造以明清古街为核心的崇仁历史街区。依托“明清古街+乡村旅游”模式,植入三角戏表演、非遗剪纸、民间技艺、书画创作、民间故事讲古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文艺演出、古樟树祈福、文联大讲堂、烧烤消费节等群众文化活动,促进文旅消费500余万元,为古街增添了“烟火气息”,激发崇仁文旅消费新活力,以经济提振激励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利用。主动融入“环带”建设,联动境内多个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崇仁农业科技示范园、共青村和美风景道、“纣王坝-洋宁洲-共青内河”整治提升、福建古文明遗址展示馆、圣农洋头种鸡场建设等多个“环带”重点示范项目,在全乡范围内形成若干条可观赏、可学习、可总结的文化旅游路线,切实擦亮“古韵崇仁”名片,奋力将崇仁打造成“环带”上的“农工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生态美丽之乡”。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