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画卷——第二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开幕式侧记

2024-10-28 07:02:33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林李冰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10月27日,第二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在南平市武夷山开幕,大会以“读懂中华文明,携手促进世界现代化”为主题,200多名海内外汉学家齐聚,共促中外文化沟通、增进理解友谊合作。

“中国文化是平和的,‘和’是中国文化的精华,西方国家可以从中国文化中提取养分。”澳大利亚汉学家、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马克林在开幕式上说,文明理应相互欣赏、和睦相处。

1964年,马克林首次来华执教北外。此后几十年间,他频繁往返中澳之间做研究和授课,孜孜不倦地向澳大利亚和世界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他说,“建设一个美丽、开放、包容的世界,这是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想,倡议大家一起行动起来。”

丹麦汉学家曹伯义也认为,当今世界比以往都需要合作与信任,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都是实现这一梦想的重要举措,而这些倡议其实都是古代中国文化的延续。如孔子所言“和而不同”,这个和谐就像和弦,不同的音调形成了和弦,多样性是和谐的前提,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保持多样性,生态是这样,文化也一样。他强调,要推动文化交流,让文明延续和复兴。

汉学家是中华文明的传播者,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交融的行动派。来自欧洲北马其顿的汉学家冯海城与汉学打交道十几年,将大量中国古典和现代著作翻译成马其顿语。他表示,汉学家可以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为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沟通不同文明的桥梁。

“欧洲和中国的文化差异很大,青少年是文化传播交流的主力军,他们学习能力强,也乐意吸收新文化,应该多鼓励年轻人来中国留学。”蔡小玉是罗马尼亚国际广播电台的一名中文节目编辑,年轻时她也曾来到中国上海留学,受当地文化影响,她至今仍爱穿旗袍。她说,当下,越来越多年轻人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文化相关的交流和沟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探讨方式和发展趋势。

在活动开幕式上,还活跃着一群年轻的外籍学者身影。

开幕式的“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主题展示环节,由外国汉学青年和中国青年共同演绎的5个主题表演节目精彩上演。

主题表演既有讲述武夷茶文化的《武夷茶韵 万里传情》,也有中西结合的《东方的罗密欧朱丽叶和西方的梁山伯祝英台》,还有结合时下年轻人喜爱的游戏“黑神话:悟空”的主题表演《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悟空与青年汉学家的神奇体验》,以及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成语里的中国与世界》《丝路联通世界文明 汉学汇聚青年力量》等。

“没想到,借助这次大会,能来到万里茶道起点城市武夷山,品尝到武夷岩茶。”北京交通大学的俄罗斯青年学者瑞安激动地说,他参演了《丝路联通世界文明 汉学汇聚青年力量》节目。他说:“几百年前,‘万里茶道’联通中国和俄罗斯,把来自武夷山的茶叶送至俄罗斯千家万户。如今通过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人文交流活动使两国的联系更加紧密。”

“能参加这次活动我感到很荣幸。我喜欢中国文化,特别崇拜功夫巨星李小龙,所以我的中文名也叫‘李小龙’。”北京语言大学的埃及青年学者李小龙参与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悟空与青年汉学家的神奇体验》节目表演,他虽是大一学生,却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

“我在埃及学了三年汉语。”李小龙说,在很多方面,汉学青年学者比老一辈汉学家幸运,他们接触中国的途径更加多元。如今,不仅许多外国学校开设了中文课程,各类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也正在迅速发展,而且他们还可以通过网络视频辅导学习汉语。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青年学者的汉语水平普遍较好。交流中,这些青年学者基本可以使用汉语回应所有问题。

“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跨文化的交流平台,让全球青年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做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的先锋,共同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北京交通大学的印度尼西亚青年学者陈小仙认为,这次世界汉学家大会为汉学青年搭建了更大的交流平台,让他们可以和不同国家的青年共同交流汉学,也了解他们各自国家的文化。

“请到东方古国来,这里文明传四海,文明互鉴心相通……”中外青年学者上台齐声歌唱,发出邀请。开幕式在《丝路联通世界文明 汉学汇聚青年力量》节目的歌声中落下帷幕,这是一首和谐共鸣的交响曲,跨越重洋,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青年交流成长。

[责任编辑:杨希希]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