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索|深刻把握“六个坚持”重大原则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2024-12-10 10:05:55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陈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系统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内涵丰富、系统完备、逻辑严密,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正确方向和根本遵循,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初心使命和战略自信,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要始终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决定》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不断建立健全党的全面领导的一系列制度,引领实行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改革,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和各项改革任务落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强调把人民摆在最高位置。《决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标准,人民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全面深化改革就设置什么命题、谋划什么思路、制定什么举措,通过改革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充分调动人民推进改革的积极性,形成持续深化改革的动能。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问需、问计、问效于民,从人民追求向往中立牢改革方向标,从人民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突破口,从人民全力奋斗中锚定改革聚力点,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

三、坚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要始终在守正基础上推进各领域创新

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一体两面、相辅相成,构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两翼”。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为创新夯实根基,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为守正积蓄活力。《决定》指出:“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有方向、有原则、有立场地改革,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在守正基础上推进各领域创新,坚定“四个自信”不动摇,立足时代发展,突出问题导向,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使改革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始终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才能找准改革方向、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就。

四、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要始终以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制度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决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指出:“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制度,把制度优势作为最大优势,不断完善和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以制度建设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破立并举,先破后立,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突出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使制度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不断把制度的巨大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巨大效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五、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要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相伴而生。《决定》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通过改革和法治的同向发力、同步推进、同频推进,不断完善各方面法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研究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要同步考虑改革涉及的立法问题,及时提出立法需求和建议,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形成完备的规范体系、高效的实施体系、严密的监督体系、有力的保障体系,以法律的强制性切实保障改革举措的落实,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六、坚持系统观念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要始终注重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决定》十分注重改革的整体谋划、系统布局和各领域的协同配合、互动共谋,指出:“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谋划、有力有序解决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问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注重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抓住重点、牵住“牛鼻子”,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

改革之路既非速成,亦非终点,而是一场持久而深远的征程。必须深刻认识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其内在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定不移地将改革置于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贯彻落实,勇于面对挑战,把“六个坚持”重大原则的要求落到实处,推动改革走深走实,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作者:延平区委党校 陈旭)


[责任编辑:杨希希]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