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小宣·闽北讲习班|顺昌:仁寿古韵 非遗新声
大家好,我是福小宣·闽北讲习班·大圣新语宣讲员,今天我要给大家宣讲的题目是《仁寿古韵 非遗新声》。
仁寿镇,地名寓意“仁者益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便是文化重镇,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与特色美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仁寿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文化的全面发展,谋划了“灌蛋之乡 非遗小镇”的发展蓝图,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保护: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
木拱廊桥,作为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著称于世,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族智慧;灌蛋历经百年传承,用料讲究、做工精细、馅绵爽滑、香甜可口,其形“银包金”,饱含团团圆圆、财源广进之意。
仁寿镇着重打造非遗品牌,按照“深挖掘、强文化、助申报”模式,挖掘了传承百年的灌蛋、扁肉、仙草冻等一批“土特产”,通过讲好“非遗”故事,充分发挥“非遗”对仁寿文化传承的作用,顺利推动顺昌灌蛋制作工艺、仁寿扁肉制作技艺、仙草冻制作技艺等项目入选南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以及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入选为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承: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非遗保护,关键在人。目前,仁寿镇有“1+3+5”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们身负绝活,在乡间心无旁骛、坚守匠心,是非遗文化的活态载体。仁寿镇充分发挥“领头羊”优势,培养与扶持“三乡人”加入传承人队伍,投身非遗事业,更好更广更深地把仁寿非遗传承和发展下去。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从仁寿非遗文化的发掘、传承人的培养,到非遗传习所的建设,再到灌蛋走上全国舞台《味道》《新春非遗之夜》等电视节目……仁寿镇着力营造传承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当传承历史文脉成为社会共识,当越来越多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同历史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我们的瑰宝才能所托有人、代代相传。
利用: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仁寿镇以打造“灌蛋之乡”,发展“非遗产业”为切入点,坚持“一手抓非遗美食、一手抓非遗工艺”发展路径,串联省级传统古村落,依托“非遗技艺研学基地”“河清居”明清风貌民宿等古民居、古廊桥建筑,通过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方式,逐步打造具有仁寿特色的“吃、住、游、学”一体精品“非遗”旅游研学线路。
在产业联动发展方面,盘活闲置土地资源,采取“镇村合建、村村联建、村企共建”同心圆发展模式,实施建设了顺昌灌蛋产业孵化基地及仁寿非遗技艺研学基地,大力推动灌蛋等“非遗”产业发展,实现村集体、村民、企业等多方共赢乡村振兴新局面。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述给人以启迪。漫步闽北木拱廊桥营造技艺传习所,感受闽北地区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师带徒,向各地伸展,技艺门店星罗棋布,灌蛋产业遍地开花。
仁寿镇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展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前景,乘势而上、踔厉奋发,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继续推动历史文化遗产在赓续传承中发扬光大!(供稿:顺昌县融媒体中心)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