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全国两会上的南平“好声音”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分别于3月4日、5日在北京开幕
南平市的全国人大代表
肩负责任重托,积极建言献策
发出了怎样的“好声音”?
一起来看
↓↓↓
全国人大代表江元勋
建设武夷大茶区
推动闽茶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之星正山小种红茶茶业专业合作社发起人、成员江元勋。(中国日报记者 胡美东 摄)
“武夷山市是我国首批五个国家公园之一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所在地。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唯一一个既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组织,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国家公园。武夷山市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适宜的气候和碧水丹山的地理环境,使武夷山市成为各种茶叶茁壮生长的美妙家园。”江元勋说。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之星正山小种红茶茶业专业合作社发起人、成员江元勋建议建设武夷大茶区,推动闽茶高质量发展。
江元勋表示,武夷山市是乌龙茶、红茶的发源地,万里茶道起点,是福建省举足轻重的茶都,每年茶商、茶人云集,也吸引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观光研学,游碧水丹山,品岩骨花香,也探索红茶雅韵。
武夷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种类丰富,品质优良,形状精雅,芳香幽馥,并且影响深远,是闽茶的卓越代表。武夷茶更是最早、最广泛地促进世界文明交流的中国茶。除了面向俄罗斯的万里茶道,伴随海运兴起,武夷茶早在17世纪初就飘洋过海进入欧洲,促成英国下午茶文化形成,促成红茶巨头立顿的产生,也促成了如今印度和斯里兰卡红茶的盛况。碧水丹山之乡,出产月涧云龛之品。武夷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千百年来,深刻影响周边和世界,促进世界文明交流融合。
江元勋指出,近年来,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武夷山国家公园得到妥善的保护和建设,武夷山及其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茶树生长环境日益自然化、生态化,茶青品质也越来越高。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及其周边生活的群众,依靠茶叶种植生产,逐步脱贫致富,为武夷山市乡村全面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以此受益的广大茶农,也更自发自觉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维护赖以生存的优异生态环境,真正做到了文化和产业和衷共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弘扬闽茶文化,扩大闽茶影响力,发掘武夷茶文化,增强武夷茶魅力,他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从政策、资金、人才三方面提供支持,规划建设武夷大茶区,形成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茶文化重点区域。
二是参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政策,在武夷山市建立闽茶文化产业园。在茶文化遗存保护、茶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绿色生态茶园建设、生态茶庄园打造、茶树种质资源保护、茶科技创新突破以及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加工智能化转型升级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建设。
三是支持武夷山市建设国家级茶叶交易批发市场。
四是加强对茶叶知识产权和原产地品牌的保护力度,鼓励茶企加强自身规模建设,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
全国人大代表黄蕾
挖掘、保护和利用好涉台文物
凝聚两岸同胞亲情
“保护利用好涉台文物这些属于两岸同胞的共同记忆,是批驳和戳穿“文化台独论”的有力武器,对增进台湾同胞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和情感认同,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国人大代表、福建武夷烟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南平市台联会长(兼),台盟南平市委会主委(兼)黄蕾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涉台文物是指与台湾亲情、血缘、情感等方面联系密切的文物,它们在历史、科学、艺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蕾表示,大陆与台湾自古以来有着极为密切的历史文化关系,在两岸的交往过程中也以各种形式遗留下许多不可磨灭的印记,涉台文物作为展示两岸历史文化变迁的物质载体,见证了两岸“人同根”“文同源”的历史发展过程。特别是福建与台湾一水相隔,处在两岸融合发展最前沿,是涉台文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数据显示,目前福建全省登记在册的涉台文物有1515处,见证着海峡两岸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的时代内涵和内在联系。
然而,当前涉台文物的保护现状并不乐观,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是部分文物存在失管、二是文物保护知识欠缺、三是文物挖掘利用不足。
为此,黄蕾提出应采取分级方式科学保护涉台文物。首先,建议国家有关部委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定涉台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组织全面摸排涉台文物,按照人文价值和文物现状进行分级,确定为特别重要文物、重要文物、一般文物等,分别制定保护措施,并分期实施保护。根据文物的保存情况,确定实施保护工程计划,确定濒危文物名单,尽快开展抢救性保护。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为涉台文物保护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以确保这些文物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其次,提升全社会保护涉台文物的意识。加强涉台文物保护的公益性广告宣传工作,采用多种方式如拍摄以有关涉台文物古迹为题材的宣传片和制作有关宣传资料,并通过电台、报纸等及新媒体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和群众的认知度,营造良好的涉台文物保护的社会氛围。邀请海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就涉台文物古迹的认定、保护、利用等问题进行交流。
黄蕾还建议,深入挖掘涉台文物历史文化价值。依托高校、科研机构、档案机构的专业力量,充分挖掘涉台文物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特别是要深入挖掘和保护反映两岸渊源的重点涉台文物,把蕴含在其中的两岸故事讲细、讲活、讲生动。鼓励各地充分利用涉台文物史迹,通过开展专题性展览、纪念活动等,吸引更多的岛内台胞寻根访祖、观光旅游,唤醒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少年的根脉意识、祖地意识。
来源:中国日报网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