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邵武市供电公司:党建引领 “林长+电力”机制共促生态平衡发展
3月12日,国网邵武市供电公司邵光区域运检中心党支部与邵武市林业局机关第二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建引领,深化“林长+电力”工作联创共管共建活动,并签订了《党建引领 深化“林长+电力”工作协议》,共同促进林业发展和保障供电安全。
图为:3月12日,国网邵武市供电公司邵光区域运检中心党支部与邵武市林业局机关第二党支部签订《党建引领 深化“林长+电力”工作协议书》。(朱丽)
为践行由“环境换增长”向“环境优增长”转变,保护良好的生态资源,减少森林火灾隐患,促进林业发展的同时保障供电安全,彻底解决林业部门和电力部门在山林间的“树线矛盾”显得尤为重要。
线树矛盾是“根源”
邵武市森林资源丰富,是福建重点林区和四大林产加工中心之一,有林地面积338.1万亩,森林覆盖率79.84%,线树矛盾复杂程度高、治理面大。
国网邵武市供电公司辖区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共80条,总长1375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共171条,总长2374公里。
输配电线路大多贯穿在茂密的林地之中,线树矛盾问题突出,稍有不慎将引发森林火灾、大面积停电,造成人身、设备、财产的重大损失和广泛的社会舆论压力。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该公司将清除树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定期组织人员对线路走廊下的树、竹进行清砍。
超高的树、竹既带来了安全隐患,又影响可靠供电,不砍不行,但林农不配合,廊道清理工作屡屡受挫。解决“线树矛盾”,总是陷入了“年年赔、月月清、日日做”的尴尬循环。“线树矛盾”成了供电企业的一个顽疾。还时常遇到“钉子户”,竹木生长速度较快,这给廊道清理与维护带来了极高的成本,每年全市光是开展线路廊道清理就要花费大量资金,且属于重复投资。
大胆创新是“探索”
2020年以来,国网邵武市供电公司的管理层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大胆创新,拓宽思路,与南平市林业局、邵武市林业局就邵武市境内两个林场建设电力线路走廊生物防火林带,主动上门进行沟通,并达成协议,签订了《南平市林业局 邵武市林业局 国网邵武市供电公司机关党建“一廊一带”建设联创共建协议》。
实现了每年12月前,将全市次年输、配电线路树木砍伐计划等资料提交至林业局,由林业局纳入当年林木采伐指标计划,规范林木审批程序,减少林木砍伐审批流程和次数。
同时,邵武市林业局结合电力线路路径走向统筹规划,根据线路存在的防火安全隐患的重要程度建设生物防火林带。目前,已完成9处255.3亩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工作。在110千伏故越ⅠⅡ路#48-50塔等4处电力线路走廊保护区内建设了生物防火林带百亩示范基地,共占林地141亩,全部种植优质油茶树苗,可永久解决电力线路3.6公里、17基杆塔的“线树矛盾”及由此引发的森林火灾隐患,而且保障了电力设施安全运行,同时还能增加林农收入,实现多方共赢。
“林长+电力”机制是“提升”
2025年,国网邵武市供电公司以高标的站位、奋发进取的姿态,积极谋划“十五五”电网规划,开展党建引领,深化“林长+电力”工作机制,推动林长与电力运维深度融合。
此次联创共建,双方共同规划2025-2029年电力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规模,根据电力走廊路径,提供电力线路经纬度、地理位置,由林业部门统筹纳入规划。在连片生态公益林、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常态化联合排查输配电设施周围可燃物隐患、输配电线路走廊下超高树木等森林火灾隐患,充分发挥供电人员无人机空中巡线和林业护林员地面巡山的“地空互补”优势,及时发现、消除森林和电力线路安全隐患,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此次联创共建内容还包含林业部门按季度将林木采伐的审批时间、位置信息共享给供电公司,供电公司匹配电力线路位置信息,有涉及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的,后期双方加强采伐安全管控。
此外,林长办每年牵头组织市应急管理局、林业局、国网邵武市供电公司等部门,联合开展电力线路走廊森林火灾应急处置演练,提升森林消防队伍与有关部门协同作战能力和灭火效能,保障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悉,2025年计划共同推进完成200亩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目标。2025-2029年国网邵武市供电公司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将覆盖18条输配线路,长度达193公里。
此次党建引领,深化“林长+电力”工作机制,既提高辖区范围内供电质量、助力林农增收,又降低火灾发生概率,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互惠互利目标,实现邵武生态保护与能源发展双赢。
下阶段,国网邵武市供电公司将持续深化“党建+生态”实践,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电力发展领域,积极营造林业、电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力攻坚、共赢发展的良好氛围,把电力线路打造成光明线、致富线、生态线、连心线,“四条线”齐头并进,推动“林长+电力”机制与电网运维深度融合,以绿色动能护航高质量发展,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电网生态新图景。(供稿单位:国网邵武市供电公司 作者:朱丽、危标智)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