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蓝天碧水的“执法先锋”——记第五届福建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陈昌朝

2025-03-16 07:05:35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林奥 通讯员 王骥

近日,在对某企业开展的“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现场,南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执法一科科长陈昌朝手持记录仪,认真地在企业厂区巡检。对陈昌朝来说,这是一次再平常不过的执法工作。

“我们紧盯企业‘急难愁盼’,帮助企业及时理解掌握新的环保政策、法规,不断健全帮扶机制,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执法过程中,陈昌朝注重综合运用指导、提醒等非强制性手段,引导行政相对人及时自我改正,主动消除、减轻社会危害后果。

据悉,陈昌朝办理了南平市第一起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案件。他多次对企业进行现场穿透式检查和非现场检查,认真研判企业涉案原因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并进行指导,为企业提供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做法,全面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最终企业通过合规建设,争取到了免于被刑事起诉的机会。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如今,公司解决了治理难题,牢固树立了环保观念和良好社会形象。”

在基层一线,陈昌朝几乎天天奔波在执法现场。因为走访企业多,陈昌朝对辖区内工业企业的情况都很了解,通过观察企业排污特征总能梳理出独特的执法方式。有一次,辖区内部分小流域出现水质恶化现象,他利用在线监测数据分析排查方向,利用无人机巡查溯源,结合现场核查,发现某养殖公司经由隐藏的水渠违法排放污染物,遂对其进行立案处罚并指导整改。后来,他暗访复查发现,企业仍然对外偷排污水,遂对企业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并再次指导其整改到位。

陈昌朝还多次被抽调到山西、山东、上海、河南等地开展大气监督帮扶工作。他克服异地和长时间接触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的不适,每天与队友早出晚归,顶着高温,穿过狭窄的通道,爬过高高低低的烟囱和化学品罐,查看污染物排放情况,并熟练运用现场穿透式检查和无人机、在线监测、卫星遥感等手段执法,累计移送违法线索逾800条,撰写多个典型案例被生态环境部采纳、发布。

“南平是闽江源头、福建的生态屏障,目前我市全域断面水质已达Ⅱ类以上,守护绿水青山,重在久久为功。”陈昌朝说,违法排污行为具有瞬时性、不定时性特征,在执法中,必须坚持零容忍,用心用情做到早发现、早整改。

陈昌朝在五轮次中央或省级环保督察中均作为执法主力参与带队检查。他以群众理解不理解、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作为办理信访件的评判标准,努力把问题矛盾化解在基层,对交办问题及时跟进,合理解决群众诉求。他夜以继日结合各类企业排污特点,通过不定时间、不打招呼、直接取证的方式开展“夜查行动”“零点行动”“黎明行动”,细致勘查现场,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在13年执法工作中,陈昌朝检查企业近3000家次,办理各类环境违法犯罪案件100余起,指导基层办理案件400余起。日前,陈昌朝获评第五届福建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我是南平生态环保铁军的一员,为了守护蓝天碧水,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陈昌朝说,接下来,他将继续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用实际行动展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职责与担当,在南平加快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践中奋勇争先。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