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资源保民生 “国土卫士”显担当——记福建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南平市自然资源局
人勤春来早。日前,建阳区麻沙镇的丰收合作社负责人黄斌组织人力、机械设备投入新一年的春耕工作中,十余名农人在田间翻土施肥、移栽菜苗、保温防寒。“得益于自然资源部门的土地整治项目,我们农民的日子更有盼头了。”黄斌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耕作的土地,2023年还是低效果园和荒草地,如今摇身一变成良田,不仅让土地重新焕发活力,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南平市自然资源局立足本职,切实履行“两统一”职责,用心用情为民谋福祉,在耕地保护、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5年2月,南平市自然资源局获福建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
“一直以来,我们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市自然资源局耕保科科长吴泉华介绍,他们坚持开源和节流并举,建立了项目用地联审机制,引导项目合理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实现全市建设占用耕地比例连续多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并逐年下降;大力推行废弃园地、低效林地整治复垦为耕地,近五年来补充耕地3.49万亩,列全省第一;探索土地开发整理信贷支持方式和新增耕地损毁保险,为新增耕地注入金融活水。此外,他们创新“自查+巡检+点评”立体化耕地监管模式,通过“穿透式”巡检等方式,实现耕地保护向标本兼治延伸。在2023年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中,南平以全省第一的好成绩获评优秀等级,多项耕地保护做法获全省推广。
除此之外,防汛减灾工作也是自然资源部门的“重头戏”。我市地灾隐患点多面广,市自然资源局坚持科技领向,采用“人防+技防”方式,先后开发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平台、地灾“随手拍”等应用软件,加快建设地质灾害普适性自动化监测台站,有效提升地灾的巡查、监测、预警效能,实现精准预报、精准防控。同时,积极发挥各隐患点监测人员及当地干部群众的作用,并培育专业队伍,实现区域全覆盖。“在去年‘6·9’极端暴雨洪涝灾害期间,这些‘群专’人员共巡排查超过10万人次,为后方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市自然资源局地防科副科长范廷鹏说。
去年,在应对“6·9”极端暴雨洪涝灾害中,市自然资源局科学研判地灾隐患,第一时间组织周边人员快速转移,累计转移群众2.7万人,其中256人所住房屋在提前转移后倒塌损毁,及时的人员转移成功避免了伤亡,7个成功避险案例获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2021年,我市创新性提出建设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打造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等交旅融合项目。为此,市自然资源局立足南平实际,高标准编制了《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这是全国首个国家公园周边区域规划。”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规划科科长彭凯介绍,《规划》划定“保护协调区”和“融合发展区”,围绕环带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三个方面,制定风景道路、城镇风貌、生态旅游、绿色交通、民宿酒店等一系列环带建设的特色标准体系,在进一步扩大生态保护范围的同时,适度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此外,编制《环武夷山国家公园风景道规划建设指引》,开展武夷山国家公园风景道花化彩化提升、“251”风景道沿线村庄规划等专项研究,有效推动环带建设。
我市建设环带这一做法,得到了自然资源部充分肯定,先后入选“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