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索|科特派制度助推南平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无论是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还是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都离不开科技的作用。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怀指导、亲自总结提升的农村工作机制创新,旨在通过向农村和基层一线派遣科技人才,为广大农村农民和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二十六年来,这项制度成为解决我国乡村科技力量缺位,农技推广服务薄弱,农业发展后劲乏力的重要突破口。特别是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地南平市,在科技特派员助力下,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一、科技特派员制度助推南平市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
(一)提供先进技术指导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是兼具自然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弱质产业,越是弱质性产业,越需要科技支撑。南平市首创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特派员奔赴农村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农民提供先进技术指导,满足农户科技服务需求。在实践过程中,南平市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培育了茶、竹、果蔬、食用菌等地方优势特色产业,科技特派员“嫁接”到乡村特色产业后,对农户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和推广,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二)培育产业发展人才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乡村产业的发展可以借助外界力量,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蕴含在农村和农民中的巨大内生力量。科技特派员在开展“导入式”技术服务的同时,发挥农业科技传播者的作用,通过对农民的培训指导、成果示范等,将技术、信息等关键要素导入农村,培养了一批农村本土人才,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如廖红教授团队成立燕子窠生态茶园模式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借助高校科技和人才优势,开展培训推广,建立示范基地,打造由政、企、校组成的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形成一支“带不走的帮扶队伍”。且南平市培育发展利益共同体,实行利益共同体备案制,鼓励科技特派员与服务对象建立利益共同体,不仅激活了科技特派员和产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更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三)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
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中,难免遇到技术瓶颈。科技特派员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同时,注重在产业发展关键技术上发力。一是开展科特派联建技术攻关,南平市搭建茶产业、森林碳汇产业等13个科特派院士专家工作站,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出题、协同创新模式,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二是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南平市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关键技术,依托高端科技特派员资源,借智借力,加强产学研对接,突破了白羽肉鸡育种、杉木育种、百合种球培育等一批关键技术。
(四)延伸产业发展服务链
科技特派员最初的服务方式主要是点对点进行农作物种植技术指导,而随着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的变化,对科技特派员提出了新要求。南平市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推动科技特派员服务从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拓展,从单一科技服务向综合服务拓展,从节点服务向全链条服务拓展,形成科技特派员全产业链服务的新格局,同时,南平市搭建“绿色产业创新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通产业与要素资源的快速连接通道,为南平市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支撑。
二、科技特派员制度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的启示
(一)坚持人民至上,精准对接需求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科技特派员制度之所以产生并长期运行,保持旺盛生命力,归根到底是坚持了人民至上理念。多年来,南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把服务“三农”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科技成果为纽带,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中取得显著成效。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过程中,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对科技的服务需求,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农民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就开展什么样的科技研究与创新,这一制度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和广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对科技服务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要立足于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开展“对题作答”“揭榜挂帅”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匹配性,帮助基层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难题。
(二)坚持自信自立,拓宽发展路径
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孕育到发展的过程,体现了我们党自信自立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针对福建人多地少、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的特点指出,“我们发展现代农业,不能沿用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要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省情、县情,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花钱省、多办事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孕育发展,是立足闽北乡情、福建省情、中国国情的实践探索,实践证明,这一探索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如,南平市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制度优势,引智聚力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先后突破了一批“卡脖子”难题,有效提升了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拓宽了现代产业发展路径。新时代科技特派员担当新使命,既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新质生产力的推动者。要因地制宜,着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联合攻关与推广应用能力,为乡村产业振兴与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放活机制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演进和发展过程,是一项源于基层探索、群众需要、实践创新的制度安排。从最初为破解农村科技服务“网破、线断、人散”的困境而实施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供给侧改革,到为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而开展的工作机制创新,从乡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制度安排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科技制度支撑,创新是科技特派员制度获得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激发科技特派员投身基层热情的外在推力。要创新服务方式,突出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自觉自愿与双向选择相结合的原则,始终坚持面向农村第一线,强化基层服务,形成从“单兵作战”到“组团式”服务科技特派员特色服务模式。同时,发挥各主体积极性,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高校、科技特派员、企业、合作社、村民等主体协同,建立符合各地实际的利益联结机制,共同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四)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服务发展
科技特派员制度诞生、建立、深化的过程,始终贯穿着问题导向。科技特派员制度源于解决当时农村基层科技力量不足和科技服务缺位问题,其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选派单个科技人员下乡到组建团队下乡,从公益性扶持到发展利益共同体,从一产帮扶到全产覆盖帮扶,从体制内选派为主到包括第三方购买服务,从农业科技服务向实体经济、重点项目、新经济等领域拓展,科技特派员制度始终紧扣群众生产需要和产业发展需求,直面各环节、各阶段的突出问题。
(五)坚持系统观念,集合要素资源
坚持系统观念是科技特派员制度获得国内外一致认可的关键内核。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总结南平下派干部机制时指出,“它不是以解决某一个方面的问题为目的,而是运用综合性的手段和方法来解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问题;它不是为了完成突击性、短期性工作任务而采取的一时之策,而是以一个较长的工作周期来整体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鲜明指出了南平农村工作机制创新综合性、长期性两大特征。科技特派员制度以科技为纽带,从一支队伍拓展到多支队伍,构建了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导入农村的长效机制,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要有效整合各级选派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充分发挥其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帮扶作用。同时,科技特派员要与下派村党支部书记、乡镇长流通助理等形成合力,发挥资源集约优势,集中力量为产业发展共同出谋划策。
(六)坚持胸怀天下,扩大交流合作
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制度,并且推介到许多国家,展现了开放包容的鲜明特色。1999年,南平下派第一支科技特派员队伍;2002年,科技部在西部地区开展试点工作;2004年底,科技特派员制度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2012年开始,科技特派员工作连续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并且作为中国经验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推介,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2016年,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制度性安排。广大科技特派员所取得的优秀成果也从福建辐射至省外,甚至传播至海外。如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教授科技特派员团队的菌草技术,不仅在全国31个省份的506个县得到推广,还漂洋过海,帮助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的老百姓发展产业。
(作者单位:中共南平市委党校)
作者:□范金妹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