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迎数智时代文化发展的美好未来——第二届武夷论坛与谈环节小记
“朱熹说,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这就是说我们要以最闲适、最容易,大家能接受的方式去讲优秀的传统文化,我相信这样大家都能听懂这‘两三声’。”22日,以“数智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为主题的第二届武夷论坛与谈环节,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引用《九曲棹歌》的诗句阐述了数智时代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
话题开端,源于复旦大学知名学者、著名节目主持人蒋昌建提出的问题:“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怎样才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我们要用全世界都听得懂的话,不要只是停留在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里。”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黄清贤表达了与蒙曼教授同样的观点。在他看来,中国要发挥科技的“穿透力”,运用好它,能够让世界了解中国,甚至喜欢上中国,这将创造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接地气”传播还不够,深耕艺术界几十年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补充道,“当下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充分交流的时代,数字技术毫无疑问为全球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许多新路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共同话题,这样才能引起国内外的相互关注”。
“‘相互关注’很重要,需要我们做到向内走、向外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接过话茬。他说,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积淀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可向内求索。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唯我独尊,正如朱熹说的要“继往开来”,向外看是为了集大成,这不是简单的物理堆积和搬运,而是一种“化学反应”,是高度智慧的结晶。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培贵则认为,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最关键的是要身体力行地去做。他以书法为例说,“书法是高度实践性的东西,要拿起笔来,它的黏性就会发挥巨大作用。文化传播也一样,我们只有在不断传播中,才会去学习和思考,才能提升文化的黏性。”
思想碰撞,智慧交融。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智时代正迈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数智时代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保存与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这次与谈仅仅是一个开始,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迎接数智时代文化发展的美好未来。”蒋昌建如是说。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