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区麻沙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田”成“良田” 丰收底气足
春耕如诗,大地如画。10日,记者走进建阳区麻沙镇竹洲村的高标准农田施工现场,只见挖掘机轰轰作响,在田间往来穿梭,进行田块平整、路基整治、开挖沟渠……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
长坪村的稻田花海。(林金才 摄)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要求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优化建设布局,明确建设时序,加大投入力度,做到新建和改造并重、数量和质量并重、建设和管护并重,真正把具备条件的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近年来,麻沙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列入自然资源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名单为契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现生产方式“变绿”“变优”,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截至2024年,全镇共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2.6万亩,下一步计划继续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2.3万亩。
集中连片规划设计,“小田”变“大田”
汽车行驶在麻沙镇乡村道路上,车窗外是平整的大片高标准农田。
“这些之前都是村里各家各户小而散的‘补丁田’‘巴掌田’,我们通过集中连片规划设计,实现小田变大田。”麻沙镇高标准建设项目负责人李建如指着公路两侧整片的高标准农田说。麻沙镇高标准农田的选址重点布局在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镇里通过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镇村多方动员,将散落各处的不规则农田整合起来,建设成万亩良田。
连片高标准农田大大提高了农业耕作效率。“以前村里的稻田零零散散、大小不一,大型机械在小块田里操作不方便,只能用小型机械,有些地块还只能依靠人工收割。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后,现在从耕地到收割都由机械完成,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近两成耕作效率。”建阳区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斌深有感触地说。
以前无人理睬的“补丁田”“巴掌田”经过精心“装扮”后基本不愁找“婆家”。
麻沙镇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契机,大力推广土地托管社会化服务,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经营,与村集体、农户签订土地托管、流转合同。吸引种粮大户、优质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种植经营,从而提升种植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
“家里的年轻人出去上班,我和老伴年纪大了,下地劳动不方便,现在我们把地流转出去,年底不仅能领到5400元的土地流转租金,农忙时,还可以到流转出去的田地里务工,一块地挣两份钱呢!”黄墩湾村民张大爷笑呵呵地说。
数字化赋能,农田实现全流程监管
良田配良策,建好更护好。高标准农田建好后如何管好?麻沙镇的做法是:数字化赋能,实现高标准农田全流程监管和全生命周期服务。
在麻沙镇长坪村农业观测站,一套“气象导航-精准调控-效益评估”全链条服务体系正依托智能监测网络实时跟踪气温、降水及风力变化,为高标准农田提供精细化天气预报和土壤墒情分析,助力农户科学安排播种窗口并优化灌溉方案,实现了让“天气”更接“地气”。
“有了这个气象观测站,我们能很好地知道风向、风速、雨量、温度、湿度、日照等数据,农户要种什么,怎么种,我们指导起来都更加有底气了!”站在气象站三楼,科技特派员刘贵道眺望着不远处农户春耕春播的场景说,“动动手指头就可以实时监测水稻生长情况,科技创新带来的‘好收成’最终转化为农民朋友实实在在的‘好收益’。”
同时,麻沙镇围绕粮食作物育、耕、种、管、收生产全流程,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深度融合创新,建设了空天地一体化的立体农情监测体系、绿色植保预警系统、无人机巡视飞防等。同时还接入了中国电信AI产业大脑和南平市大数据平台,打造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智慧化管理的数智生产模式,实现高标准农田全流程监管和全生命周期服务,加速传统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农田整治与粮食安全“双轮驱动”。
此外,麻沙镇围绕“绿色生态、功能复合、盘活存量、特色发展”原则,大力发展水稻制种产业,聚焦土壤结构改良-养分平衡调控-绿色低碳循环三大核心要务,与南京农大环境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微生物菌剂战略合作协议,示范“以菌克菌”生物防治技术,持续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
农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暖阳下,轻捧一束油菜花束,漫步于油菜花海,微风裹挟着青草香掠过发梢,让人心旷神怡。近日,众多游客纷纷自驾至麻沙镇长坪村赴一场“春天的约会”。
近年来,麻沙镇在现代农业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提升工程的基础上,以花为媒,持续深化“旅游+”模式,打造“稻田花海”项目,将油菜产业发展与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等业态相结合,推动茉莉香米三产融合示范项目落地,打造以茉莉花为核心吸引物的网红打卡地。
“周末来赏花拍照,顺路去杜潭驿站吃个烧烤”成了不少家庭的近郊游路线。麻沙在提升传统种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餐饮、零售等消费,催生出油菜花带来的“美丽经济”,实现“一地多收”,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近段时间来看花的人特别多,不仅烧烤火爆,清明果、光饼也都销售一空。在家门口就能摆摊挣钱,真好!”杜潭村村民雷金凤说起如今的生活笑得合不拢嘴。
沃野千里绿无涯,良田万顷金满家。“良田”加“良法”不断推动着麻沙农业生产提品质、转方式、增效益。麻沙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高标准农田,仅仅只是开始,麻沙镇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巩固良田建设成果,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避免“撂荒化”,确保良田种粮、良田粮用。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