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张厝乡以特色产业发展带建设为抓手,让乡村振兴成果看得见摸得着——串起和美乡村“幸福链”

2025-04-22 07:17:39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卢国华 通讯员 朱振山 黄璟

万亩竹海翻涌成浪,林下黄精静待破土,山垅田正在“耕”新,高粱酒香味四溢……

这里,是“国家级生态乡”张厝乡,也是邵武市最偏远的乡镇之一。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道“必答题”,如何用好“答题技巧”,交出“高分卷”?

草木葱郁、花卉绽放的四月,记者来到张厝乡,寻找乡村振兴的“答题技巧”。

“与邵武市的其它乡镇相比,张厝乡的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开发程度较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村集体与村民的收入较低。”张厝乡党委书记李虹说,乡村振兴归根到底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为此,张厝乡深学“千万工程”经验,落实南平市和邵武市的部署,立足乡情实际,以“张厝—山源—祝岭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带”建设为抓手,让乡村振兴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让人民群众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一场春雨过后,张厝村的山林愈发青翠,新种下的黄精苗迎风摇曳,生机盎然。

“今年,我们流转50亩林地及50亩闲置耕地,打造张厝粮药立体农场项目。”李虹介绍,项目充分利用林权改革“一村一平台”,结合跨村联建工作,以乡村振兴公司为纽带,链接张厝村与祝岭村流转闲置土地资源,通过“林下+大田+庭院”的立体空间发展模式,在林下种植多花黄精,大田种植高粱、紫苏,庭院种植紫苏、黄栀子,充分利用空间优势,打造粮药立体农场种植基地。

李虹表示,张厝村是中心村,人口相对集中,公有资源闲置较多。“基于这些条件,乡党委政府积极谋划项目,对接润身药业、和平古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同时,由张厝村党支部牵头,通过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开展股份合作经营闲置林地、农田资源,吸收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实现村集体、企业、群众三方同步增收,共同发展。”

不仅如此,张厝乡还精准盘活闲置教学楼、厂房等资源,引进闽酝酒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标准化红缨子高粱酒加工厂,通过“腾笼换鸟”实现集体经济壮大。

在山源村择尾组的山垅田里,村民们正在平整好的田里种植薏米。

“这片山垅田是我们村薏米种植基地项目的示范片,大约有50亩。”山源村党支部书记李烨告诉记者,村里的田以山垅田为主,传统种植水稻投入大,效益低,而薏米具有低投入、高回报的特点。

从种水稻到种薏米,这一改变因何而来?

2024年11月,张厝乡组织各村和乡村振兴干事赴浙江庆元和顺昌、浦城、建阳等地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学习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与浦城官路乡信源薏米专业合作社成功‘牵手’,签署合作协议,在山源村发展薏米种植。”挂村干部、张厝乡人大主席赖毅力说,双方建立“技术包教、销路包拓、品质包控”的三包机制,信源薏米专业合作社不定期派出技术人员驻村指导,山源村同步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流转、复垦等方式盘活村里闲置耕地资源,启动50亩薏米规模化示范种植,预计亩产相较传统水稻种植可增收1000余元。

张厝村和山源村在发展,祝岭村也同样没落下。

“我们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契机,结合村里竹林多的优势,打造庭院经济,以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将‘庭院经济’重点村资金补助款投入合作社,共同成立‘净君作坊’—竹扫把加工厂,让留守村民增收的同时,也让村集体增收。”祝岭村党支部书记熊欢说。

走进祝岭村的竹扫把加工厂,竹子的清香扑面而来,成垛的竹枝堆成小山。村民们娴熟有序地忙碌着。

“只要有空,我都会来这里干活,一个月下来也有600多块钱。村里有40多人在这里上班,手脚快的,钱更多。”73岁的村民熊凤秀边说边熟练地挑拣着竹枝。

“现在,我们一个月可以生产7000多把竹扫把,其中3000把卖到顺昌,4000多把卖到浙江。周边乡镇的竹枝也都运到我们这边。”熊欢说,“我们正在与建瓯的笋食品加工企业对接,希望进一步发展好笋竹产业。”

田野,凝聚丰收的希望;乡村,奏响振兴的乐章。

张厝乡的新风貌,给群众的生活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责编:杨希希、吴文潇(二审)、罗勇安(三审)]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