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在我市成功举办,这场盛会让——大武夷文旅“破圈”出海
全球近千家媒体聚焦这场盛会,发布稿件超过9万条,涵盖12种语言,覆盖3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传播量突破10亿人次,让大武夷文旅名声远播;
我市配套推出的“4·18消费季”等文旅促消费措施,带动周末游预订量激增180%,特别是武夷山水城接待游客超过16万人次,让大武夷文旅既叫好又叫座;全省133个招商项目达成合作共识,其中我市签约项目27个、总投资84.75亿元,让大会既务实又高效;
……
4月17日至19日,以“培育文化旅游支柱产业”为主题的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在我市成功举办。这场以“办一次会、兴一座城、旺一方经济”为目标的盛会,通过开幕式等6大重点活动、8个配套活动以及各地34个系列活动,让人们不仅领略到东道主南平的山水诗意,更触摸到大武夷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劲脉动。
以会兴业,“精彩”常驻
这既是绚丽的山水诗画,更是穿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在大会开幕式上,大型文旅史诗《月映武夷》首次亮相便惊艳四座。这场以“朱熹时空对话”为主线,从朱子文化、山水文化、戏曲文化、海丝文化等维度,追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头活水”的精彩演出,展现新时代八闽文化气韵和风采,全网直播观看量达789.3万人次,互动超过25万次;全网相关传播信息近1.8万条,传播总量达2100万人次!
“这场演出通过‘哲学+美学’的方式讲述武夷文化、朱子文化故事,展现‘文脉千年不断、开放永不止步’的南平答卷,让人沉浸式欣赏自然山水的艺术呈现,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演绎。”福建月映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衷柏夷介绍,本次推介汇聚国内顶尖的创作力量,这台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担任艺术顾问、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担任总导演的精彩演出,并非“昙花一现”,而是可持续的文旅项目、沉浸式文旅融合的新产品,计划于“五一”假期正式常态化驻场演出,让“流量”更好地成为“留量”。
事实上,从承办本次大会伊始,我市就注重以市场思维谋划大会成果转化,选定建阳区、武夷山市作为主会场,全方位展示大武夷文化旅游圈新形象、展示大武夷文旅产业发展新作为,促进文旅产业提质升级:
——坚持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深度挖掘南平独特生态人文资源,加快推进全域文旅规划体系建设,打造“1+3+3+N”特色产品体系,让游客更好地“心归山水、静品武夷”,环带、漫游道、茶香径、范迪安美术馆等爆款IP接连亮相,去年以来,仅环带59个打卡点就累计接待游客1979.12万人次,日均接待量达5.91万人次;
——积极推动大会活动市场化,除开幕式《月映武夷》转化为驻场演出外,落成的“闽韵风华”文化大观园项目也实现展演活动常态化运营,携手“喜马拉雅”平台在环带常态化打造“播客”村,让全市文旅业态“上新”又“上心”;
——实施水秀剧场改造等23个总投资112亿元代表性、引领性强的文旅项目,举办文旅产业链项目投融资对接活动,南平签约项目27个、总投资84.75亿元,把高质量办会过程转化为文旅产业提质升级的过程;
——强化智库赋能,聘请中咨公司、南开大学等专家,为南平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跟踪服务,发布《南平(大武夷)四季旅游发展研究报告》等多项成果,武夷山主景区获评“福建省首个零碳5A级景区”,为全国景区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大武夷方案”。
文旅融合,相得益彰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诗与远方的牵手。
踏入大会期间开园的“闽韵风华”文化大观园,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福建千年文化的大门——600余项非遗项目,本如散落在全省各地的珍珠,却被精心地串联在此,向世人展示着八闽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游客可以在脱胎漆器体验区,用指尖触摸那温润的胎体、用鼻尖轻嗅那淡淡的漆香,也可以在南音演唱的舞台前沉浸在“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典雅意境中、陶醉在“中国音乐活化石”的独特韵味里。
步入大会期间的武夷山水城,扑面而来的是八闽美食嘉年华的浓浓烟火气——200余种福建小吃香气扑鼻,挑动味蕾,宋风场景式的现场布置,让人仿佛穿越回古代的市井街巷,八闽美食文化,在此时此地完全具象化。
在这里,那些古色古香的摊位上,扁肉在热气腾腾的汤中翻滚,金黄酥脆的海蛎饼散发着诱人的光泽,香甜软糯的芋泥让人垂涎欲滴,游客们穿梭其间,一边品尝着地道的美食,一边体验着宋风闽韵,好不惬意。
这,就是“文化味”“烟火气”,摸得着、听得到、看得见、品得上。
大会期间,我市以文为媒,持续深化与台湾的文旅交流合作,聚焦茶文化,签订《2025年“万名台胞游大武夷”框架协议》《武夷山茶文旅台北推广中心合作运营框架协议》等,让台湾同胞们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领略“碧水丹山”的秀美风光,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会期间,我市还聚焦“世遗”文化,举办“山海交响,世遗联动”文旅推介等活动,发布《中国世界遗产地武夷山宣言》,聚力打造跨区域世遗地旅游协调发展共同体。
从去年下半年起,我市举办文旅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15场,并进行新媒体直播,持续宣传各地各部门的文旅重要政策和工作成果。会前,开展“粤读大武夷”大湾区联动传播、“城市正当红”南平文旅·小红书联动推广、“县(市、区)长带你游”系列视频宣传等9大主题营销,邀请央视到我市拍摄的大型美食综艺王牌节目《三餐四季》福建篇,收视率在全国上星频道同时段综艺节目排名第1,我市美食、文化等文旅元素迅速火爆,全网曝光人次8.3亿。由南平市与北京卫视联合打造的文化类慢综艺《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3亿次,作为拍摄取景地的南平,引起广泛关注。
大会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等22家主流媒体200余名记者参会报道,搭建主新闻中心、网上新闻中心、前线新闻中心。依托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海外传播平台,提前谋划传播节点,强化议题设置,推动大会全球传播实现重大突破,全球传播量超10亿人次,成功实现南平文旅“破圈出海”的传播盛况,助力武夷山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推动“清新福建”文旅形象走向国际化。
……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我市以承办大会为契机,充分发挥南平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优势,加快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打响文旅融合特色品牌,让文化的基因更好地融入山水的脉络,让诗与远方在闽北大地不期而遇。
文旅惠民,乐享实惠
当夜幕降临,恰是武夷新区水之厅热闹之时。大会期间,惊艳亮相的“闽北明珠”喷泉投影秀,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看打卡。
“太美了”“太震撼”……大家的惊叹与点赞里,是满满的获得感。大会期间,水之厅所处的武夷山水城配套非遗展演、音乐喷泉、水幕电影等业态,接待游客超16万人次。
办一次会,兴一座城。我市以承办大会为契机,大力开展建阳区、武夷新区、武夷山度假区的夜景提升和环境提升工程,既新增“闽北明珠”喷泉投影秀,也推动新建图书馆开放运营,让这座城的服务设施更加完善,让人们在闲暇之余有更多高品质的选择。
此外,我市还推出系列文旅消费活动,带动周末游预订量激增180%,武夷山主景区等全市上万家企业参与到“迎宾客引人流,促消费促发展”活动中来,让市民和游客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
我市也以大会为平台,发布“五一”、暑期文旅消费举措,推出3条政策、3重福利、3大新品,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发布大武夷文旅综合服务平台、“1+3+3+N”宣传手册《心归山水,静品武夷》、美食地图《武夷味道》、非遗图鉴《畅游武夷,乐享非遗》,让游客能够更加便捷自在地深度体验南平之美。
大会期间,我市还通过举办群众广场舞总决赛、“中国茶,武夷岩茶”体育彩票首发式等系列活动,以“文旅+百业”的方式,让市民和游客有更多的消费选择;串联上饶、鹰潭、衢州、泰宁等世遗地,开通“赣闽风华”银发主题旅游列车,推出福建世遗旅游年卡、世界混合遗产地一卡通,推动市场共拓、线路互推、游客互送,让业态更加融合,人气更加集聚,体验更加丰富。
这场盛会,不仅是我市文旅产业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在这里,城市的脉搏因文化的滋养而跳动得更加有力,生活的底色因发展的红利而愈发鲜亮。
大会虽有期,发展无止境。南平将以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新起点,持续做好政策转化、项目转化、流量转化“后半篇”文章,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文旅沃土,把大武夷文化旅游圈建得更美,把“大武夷”文旅品牌打得更响,把大武夷文旅产业培得更壮,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书写更加绚丽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