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智慧与文化自信的展示 —— 读王宏甲《世界需要良知》

2018-05-22 09:07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李家林

 近日读了同乡王宏甲的《世界需要良知》(中译出版社),愈发感到他着实是一位涉猎广泛的作家。

 早在1979年起,他就潜心用文字、影视作品持续向国内外介绍宋代宋慈这位几乎“被遗忘的中国人”——世界法医鼻祖。从1980年写的短篇小说《焦尸案》、《执法者》和中篇小说《洗冤人》到1986年著出的长篇小说《神验》,再到2016年的《宋慈大传》,他是最早将宋慈全面介绍给全世界读者中最有成就的作者。同时,他还对教育有深入的研究。他著作的《新教育风暴》、《教育良心说》,被誉为记录当今教育改革的经典之作。同时,他关注的又不仅仅限于文化、文学的内容,他凭着政治敏感性,写了很多有关国家命运方向、道路的问题。如他到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采访,看到在遭遇特大洪水灾难后,该村党支部在一贫如洗的废墟上将村民重新组织起来,加入“村社合一,合股联营”的合作社,通过将分散在各家各户农民的土地、山林等经营权重新整合,由集体经营管理,抱团排难,仅在不到3年里,使该村涅槃重生,迅速脱贫,走向富裕的事实,写出《塘约道路》,引起中组部、中央党校等政府部门重视。

 去年底出版的《世界需要良知》是他的第一部演讲集。该书汇集了宏甲从2014年至2017年在国内外的7篇演讲稿,全书约达10万字。演讲地点包括韩国首尔、法国巴黎、俄罗斯圣彼得堡以及我国近百个大中小城市。演讲内容主要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优秀与伟大,以及中华优秀文化对于世界的价值和意义。他在多个国际学术论坛上,通过讲述历史故事、介绍中国典籍、阐释古老汉字,征引中国成语,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阐述中国传统智慧的当代价值,表达中国人参与世界文明发展的积极态度。透过书中,可以看到他演讲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熔历史与现实于一炉,具有很高的艺术、学术和思想价值,感觉到他融合中西,贯通古今,知识渊博。他的演讲,既高屋建瓴又形象生动,既有概括力又有感染力。

 他将书名取为《世界需要良知》,也是他在首届中法文学论坛的演讲稿。其目的是为世界呼唤良知。他认为“只有人类的良知能够光照这个世界”,唯有用良知驾驭理性,用教育启迪良知,才能保障人类的安全、幸福和尊严。在他看来,当今能够拯救这个世界的不是经济,也不是科技,而是人类的善良之心。

 《在圣彼得堡怀想阅读》是宏甲在俄罗斯第十四届利哈乔夫国际文化对话会议开幕式上的演讲稿。在此次国际性的文化学术会议上,他说:“我曾经在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雕像前留影,心中想着,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众多的阅读者,它的文学、艺术和思想,都会枯萎。当一个国家的公民对文学艺术的兴趣,被追逐权钱物欲所取代,整个国家的公民文化素养都会衰退。一国公民文化素养的衰退,比大规模的经济衰退更为可怕。”由于演讲极富感染力,会后,他演讲稿的俄文版,全文刊登在俄罗斯学术网站“利哈乔夫广场”。

 《我的中华文明观》一文,是他出席首届韩日中文学论坛,参加“东亚文明与文化共同体”讨论时的演讲稿,历史信息丰富,思想价值高,语言极美,使得与会专家、学者对中华文明更加尊崇、叹服。

 书中选用的《中国文化里的人民观》是他《人民观》一书的浓缩版,对“人民观”的历史传承作了更为集中、更为简明的梳理。他从《尚书》讲到当今,从上古四圣讲到毛泽东、习近平,从“安民方可昌明”讲到为人民服务,全面阐述了——人民可亲近而不可轻视;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根本巩固才能有国家的安宁。此篇是他应邀在党政机关、军队院校、党校及干部学院所作的数十场的演讲稿。

 《孔子与中国文化》是他即将完成《孔子大传》中的核心内容,五千年的孔家儒学是中华的国粹,必须传承,这是使命。这里看出了宏甲的担当精神与文化自信。

 《神圣的教育》浓缩自他著的《中国新教育风暴》,凡听到他关于教育改革的演讲,都感到振聋发聩,教改势在必行!

 总之,这本演讲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的历史和文化,有助于我们提升对本民族历史、文化、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这些演讲让我们看到,我们的文化自信之所以应该建立、能够建立,是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原因和坚实的现实基础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今天,笔者以为,该书是适合广大干部、青年阅读的一个好读本。

 

(责任编辑:谢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