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心境

2018-05-22 09:15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光,读书的心境是迥然不同的。

 少年和青年时代,心性活泼,梦想很多,思绪很多,渴望很多。这时,读书就如春山柳风,乍阴还晴,有快乐,也有烦恼,兴致来时便极其投入极其用功,忧愁之时就会把书抛掷到一旁,几天也不想看一眼。

 所以,少年和青年时期的读书恰如有阳光也有阴雨的春天,虽然是光移影动,虽然是风影难捕,但是穿花过蝶,依然自带有一番美丽动人的春色。

 中年时期,人已经成熟沉稳,大多数人已经成家立业,这时的读书就如农人耕种,其优势是身健手捷,精力充沛。

 但是,由于一家数口人的衣食都在自己肩头,所以,中年时读书常常会专注于稻菽不敢稍懈它顾,虽缺少年和青年时的浪漫逸趣,然而秋籽登场,收获的却往往是遍簟珍珠。

 老年时期,人已经心情淡泊,思绪恬静,这时的读书就如悠闲之人种花养草,不管是茉莉也罢,牡丹也罢,也不管是月季也好,文竹也好,这时读书的快乐之处在于随缘求趣,花人相乐,悠然见山。

 所以,老年时的读书中也是乐趣融融,风光无限,可谓是“悠悠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人在顺境时志得意满,大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气概,这时读书就如一路顺风张帆驾轻舟顺流直下,两岸有可赏之景,心中亦有悠闲之情。

 虽然有说不尽的喜悦与痛快,但是必要牢记,在顺境时读书要懂得把握自己的情绪,千万不可失去千里江陵之志。

 人处逆境时心情忧郁,落落寡欢,这时读书如奔电击石涌浪拍礁,时时有石火波花喷发,虽然此刻读书时时有情怀激越的歌吟和真实的心声流露。但是,人在逆境时读书却须防以书作消愁之酒,更戒将读书之志化为千里淤泥。

 同时,在这个世上,有三种读书的心态最是要不得的。首先是附庸风雅的读书,怀着这种心态读书的人犹如金牙满排,开口便俗;其次是利欲熏心的读书,怀着这种想法读书的人只宜读《三十六计》,其余便臭;还有一种是单纯为了装饰门面的读书,这种人读书就如盲人摸象,张口便是一派胡言,说不出的荒唐可笑。

 清朝的大才子袁枚说:“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吐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这番话的意思是说,人要学会读书,要善于读书,不要读死书,如果不善于读书,不仅没有收获,反而会被书所害。仔细想想,袁枚的这番话的确是他在长期的读书生活中悟出的极有见地之语。

 书卷亦多情,不觉春已深。读书之时,心境是很重要的。

 身在滚滚红尘,读书是一件好事,自不必多言。只要愿意努力,每个人都可以读书,然而,把书读活、拥有适宜的心境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责任编辑:谢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