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基层强基础 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2018-05-24 10:00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

    4月7日,游客到建阳区潭城街道溪源村游玩。近年来,溪源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打造“观农家景、摘农家果、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生态农业旅游链,实现“集体强、百姓富、环境美”。2017年,该村村财收入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万元;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首批生态文化村”。

    (高上榜 摄)

    建瓯市小松镇湖头村驻村第一书记周远韬在田间向菜农了解蔬菜产销情况。近年来,湖头村党支部在下派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通过“党组织+公司+协会+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实现集体增收、村民增收。2017年,该村村财收入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10元。 (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3月18日,游客来到光泽县李坊乡管蜜梨园游玩,在梨树下即兴演奏。近年来,管蜜村党支部立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引进总投资1.5亿元的“梨花天堂”项目,每年3月梨花盛开时节,村里每日接待游客数千人,2017年,该村村财收入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58元。该村被评为“海西十佳魅力乡村”。 (本报通讯员 摄)

    编者按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近年来,我市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突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深化“六要”群众工作法、推进村级党组织达标创星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积累了一些可看、可学、可借鉴的经验。

    “借”出一村的美丽

    2015年实现村财收入“零突破”,2017年村财收入达33.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9860元;

    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118人全部脱贫,村子也顺利摘掉了县级贫困村的“帽子”……

    这是政和县铁山镇江上村近几年的成绩单。然而,在2013年之前,它却是一个典型的无资产、无资源、无村财的“空壳村”。

    “这些年,村党支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做好‘借地、借力、借客’三篇文章,带动产业发展。村财增加了,村民致富了,村子也变美了。”21日,江上村党支部书记曾礼兴深有感触地说。

    2012年,村里利用推进欧圣养鸡场项目的时机,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做到“借地生财”。即村里实行“反租倒包”,由村党支部牵头,村集体统一流转农户分散的土地,然后再转租给企业,不仅村民每年能从村集体获取租金,村集体也可以通过租金差价增加村财。同时,村子还推行土地“预流转”机制,在没有明确投资主体前,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牵头,按照农户自愿的原则,把比较集中闲置土地等签订同意流转协议书,一旦企业或者客商上门,则可迅速让项目落地。

    除了土地流转的“借地”,还有“借力”。“力”来自江上村外出的乡贤和党员致富带头人。村党支部把党的组织建到了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的最前沿,大力实施“带创党员+致富能人”、“党支部/党员+合作社”等模式,发挥党员的“传、帮、带”作用,先后引进成立了天宇果蔬专业合作社和鼎丰专业合作社,并成功打造江上村百香果基地和临江四季农场,让更多的农户享受产业发展的红利。

    “一业兴带来百业旺”,美丽乡村建设、水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村党支部抓住这一机遇“借客生财”。曾礼兴说:“我们发挥靠近城区优势,打造20分钟生活圈,规划旅游项目,整合现有资源,完善配套设施,开展各种民俗休闲体验游活动,让穷山村变‘休闲旅游村’。”☉卢国华 陈泽宇

    “转”出新活力 “变”出新动能

    如今,在光泽县寨里镇山头村,相当一部分村民像梁增先一样,有两个身份:作为土地承包者的“股东”和作为耕种者的“职业农民”。

    身份转变,开始于2017年10月。那时候,山头村成为光泽县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发展“三变”改革试点村。

    2018年2月,投资2000万元的福建绿兴惠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入驻山头村。公司成立伊始,即围绕盘活农村土地、劳动力、技术等各类要素,对农村各种资源进行核查清理、登记备案、评估认定;同时吸引村集体及村民将经营性资产以股权形式入股,以聚集发展要素,激活发展潜能。

    “‘三变’和过去农民把土地租给企业、再给企业打工的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以往,农民把土地租给企业,再给企业打工,生产结果好坏与自身无关,农民普遍不关心农业和企业发展”。16日,绿兴惠民公司总经理、山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龚启程说,“如今,农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成为企业股东,企业效益与自身利益紧密相连,农民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更大了”。

    土地流转出去,有了稳当的赚头,腾出的时间还可以干点自己想干的事,这对于梁增先这个传统农民来说,无疑是件“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的好事。当听说公司有这样的优惠政策后,他二话没说就把土地投进去了。有这种感觉的人不止梁增先一人,山头村336户,有96%的户代表对实施这一变革表示赞同。

    这种分成方式,在龚启程看来是种双赢的做法。“现在村民由过去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公司与村民是种新型的利益共同体,村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介绍说,村民在拿工资的同时,也与公司的效益相捆绑。这既让村民生活更有奔头,也保证了公司产品的质量。☉翁 明

    美丽溪畔党旗红

    斜阳似血,霞光满天。夕阳照在溪畔河水面上的光,像是许多金针银线,随着水波晃动着。

    20日,家住松溪县祖墩乡溪畔村的谢诗仔吃过晚饭,像往常一样走出家门,穿过路边小公园,朝着新建的村部走去。从去年7月开始,年过九旬的谢诗仔有了一个新习惯,那就是每天傍晚散步到村部看电影,找老伙伴们聊天。

    “原来的村部年久失修,破败不堪,都成了危房。村干部没地方做事,村民都不愿意来。”64岁的老党员虞业文说,“现在的村部已经成为村民最爱来的地方,是我们党员的‘家’。”

    建设“美丽村部”,是村民多年的愿望,也是村两委开展工作的需要。2017年3月7日,旧村部拆除;4月,项目手续齐全,正式开工,4个班组同时施工;5月,完成建筑主体施工,内外装修同时进行;6月,装修完成,配套设施到位;7月1日,新村部正式启用,外地的流动党员都返乡参加活动。

    短短106天,溪畔村创造了百日攻坚的“溪畔速度”。“这是我们抓住南平市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善工程的机遇,科学运用‘六要’群众工作法,全村党员群众共同努力的成果。”村党支部书记曹连枝感慨地说,村里做任何工程项目,党支部要引领,项目拍板就很果决;村民要知道,项目启动更顺利;村民要参与,项目建设更迅速;村民要作主,项目规划更合理;村民要监督,项目程序更规范;村民要满意,项目建设才能得民心。

    溪畔村充分发挥新建村部的阵地作用,建立祖墩乡党校村级教学点,抓实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支部“问诊”、达标创星、主题党日等活动,推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制度落实……

    与此同时,溪畔村还积极探索“党旗红·溪畔美”工作机制,开展了“美丽家庭”创建,加快“美丽乡村”打造。党建工作有声有色促进了各项事业发展,溪畔村先后获评省级“生态村”、省级“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松溪县“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卢国华 陈泽宇

    均中村:党建引领“绿富美”

    依山傍水,古树成荫。走进建阳区回龙乡均中村,入眼便是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小溪潺潺,一朵朵美丽的鲜花迎风盛开,成片的杨梅和葡萄架生机勃勃,农家乐里欢声笑语……

    近年来,均中村党支部围绕“达标创星”目标,实施区域化党建,借力村企、村村、乡村联建,扎实推进“党建富民强村”工程,2017年村集体经营收入35.8万元,其中烟税返还为村集体带来收入1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万元,走出了一条观光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发展道路,实现了集体增财和群众增收的“双赢”。

    变化从2013年开始。那一年,建阳鑫绿苗圃公司需要建立珍稀苗木种植基地,将在回龙乡选村落户,均中村党支部嗅到了发展的气息。

    村财村民如何增收?灵活流转土地是关键。“当时他们说如果一个月内能拿得出地,企业就落户我们村,结果只用了两个星期,在党支部的努力下,成功完成了280多亩的征地工作。”18日,村党支部书记陈瑞振说,同年下半年,又引进了九龙汇生态农庄项目,这两个项目的引进,先后向村里承租土地600多亩,每年为村集体增加15万元财政收入。

    同时,企业进村,优先聘请均中村民,让村民年均增收万余元,依托鑫绿苗圃260亩的花卉基地,该村发展乡村游,党员带头开辟杨梅采摘园50余亩、葡萄采摘20余亩,成立了家庭旅馆3家,农家乐1家,倾力打造观光、休闲、采摘、垂钓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路线,实现农民增产、村财增收。

    ☉邓雪 邓忠卫

    链接

    全面开展村级党组织达标创星活动

    从2017年4月开始,在全市1632个村开展党组织达标创星活动。根据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标准,综合考量村级党组织功能定位、职责任务,明确12大项、40小项创建标准,引导村级党组织对标创建规范化村党组织、红星村党组织和金星村党组织,着力巩固扩大一批先进村、促进转化一批后进村、提升晋位一批一般村。目前,全市创建规范化村1276个、红星村153个、金星村49个,创建率91%。

    巫忠亮:带富村民 振兴乡村

    “老吴,近来鹅养得如何?有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都还不错,估计到年底就可以卖一批了。”

    18日,浦城县管厝乡庆元村村支书巫忠亮来到村民吴忠福家走访。既是乡党政办主任、“三农”服务中心副主任,又兼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他,虽忙却一直没把扶贫工作落下。

    吴忠福57岁,原是国定贫困户,去年在村里帮扶下,顺利脱贫。今年为了帮助吴忠福致富奔小康,巫忠亮买了55只鹅苗免费送给他,并请来相关技术人员对其开展养殖技术和防疫知识培训,跟踪做好苗种的管理工作,让他的生活更有奔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巫忠亮深知,扶贫攻坚要“输血”,更要“造血”。庆元村有种植芭蕉芋的传统,巫忠亮自2016年上任村支书后,经一番调研发现该产业技术门槛低,而收益不错,于是决定大力推广。但大伙都怕“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巫忠亮便提出了“党小组+协会+公司”的模式,村党支部带头负责项目示范片的种植。为拓宽销路,在他的推动下,浦城一家食品公司在当地建起了厂房,收购大量芭蕉芋,加工制作芭蕉粉丝。本村和周边几个乡村先后有上百人加入了芭蕉芋的种植。截至去年底,芭蕉芋的种植面积达600亩,产量达150万公斤,总产值达150万元。

    去年10月,因表现突出,巫忠亮获得我市首批廖俊波式好干部的荣誉称号。

    ☉徐陆锋

    链接

    深化学习廖俊波精神

    市委认真贯彻省委要求,把廖俊波精神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生动教材,用身边典型教育党员干部,持续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支部为单位扎实开展“一月一主题”学习讨论,打造9个现场教学点,组织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巡回宣讲,评选表彰宣传廖俊波式好干部好党员两批21人。去年以来,全市9000多个党组织开展学习1.5万多场次,18万多名党员参加学习。全市上下颂俊波、议俊波、学俊波,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下园村:党群“动”起来 村子“靓”起来

    古朴宁静的村庄干净整洁,清澈的狮子溪从村中蜿蜒而过,淳朴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走进政和县镇前镇下园村,你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村集体经济薄弱、矛盾集中、乡村治理混乱,各项工作都拖后腿的“后进村”。“原来村里家禽满地跑,污水横流,垃圾一地。”18日,村党支部书记叶昌景回忆说。

    农村有句老话,“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2014年,省政府办公厅派驻第一书记田纯森和村两委商讨,抓好农村环境整治,一定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带动群建。

    “党员率先带头,妇女充当先锋。”下园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常住的1120人中,妇女将近600人。党建工作,妇女成为不可忽视的一支主要力量。

    村两委将全村公共区域划分成5块管理责任区,设立“党员责任岗”,并将36名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分配到各个责任区,每月进行三次义务扫除。就这样,村里啃下了环境整治的“硬骨头”,实现全县首个垃圾入户分类减量目标,先后被评为市级、省级巾帼美丽家园、美丽乡村。

    紧随美丽家园,精神家园、温馨家园建设也展开了。

    “巾帼志愿者服务队还定期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各类公益活动。以妇女为主体的兴民果蔬专业合作社成为市级巾帼创业基地,带动大家增收致富。”村委、下园片区妇联主席叶晶晶表示,如今,下园村主要公共场所设有党员示范岗、巾帼责任岗、少年先锋岗,各项服务工作覆盖全村。

    下园村党支部以党建带妇建为突破口,寻找到群建壮党建和开展驻村扶贫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支部领动、党员带动、群团推动、产业联动、群众互动,使一个原来卫生环境脏乱差,经济发展滞后,文化生活匮乏山村走上弱鸟先飞的共同脱贫致富之路。正如《下园之歌》所唱的那样:美丽乡村圆人梦,大地生辉放光芒。

    ☉卢国华 陈泽宇

    链接

    党建带群建 群建壮党建

    2015年以来,市委组织部牵头有关部门,在全市开展“党建带群建、群建壮党建”工作,进一步强化党对群团工作的组织引领,推动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服务共抓、发展共促,构建党群工作一体化格局,激发党群共建活力,有关做法得到省妇联、团省委充分肯定;2017年10月全省“党建带团建”工作座谈会在建瓯市召开。

(责任编辑:姚心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