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创新开展“五大体检”,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改实效,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精准把脉”找短板 “对症下药”解难题

2023-11-09 10:51:24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闽北日报记者 张莎

“上医医未病之病”。如何“防未病”“治已病”? 体检是重要手段。

今年以来,南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用好调查研究“深、实、细、准、效”五字诀,统筹城市与农村、统筹发展与安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聚焦产业发展痛点难点堵点、聚焦防范化解社会风险隐患,创新开展党建体检、城市体检、产业体检、生态体检、安全体检等“五大体检”,以更具针对性、深度性、科学性、实效性的举措,把脉问诊、对症开方、精准施策,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完整闭环,不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为全市绿色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动能、争创新优势。

党建体检

理清发展思路 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延平区来舟镇宋坍村刚被盘活的村集体闲置工业用地上,占地500平方米、年货物吞吐量15万吨的多功能仓储物流仓库建成,后续通过进一步完善仓储物流平台设施配置,可满足周边重点企业物流存储转运需求,仅此一项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

“来舟镇辖内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中小型企业29家,其中17家集中分布在宋坍村,在此次‘党建体检’过程中,我们以宋坍村闲置资源为突破口,盘清家底,分类施策,将‘闲资产’转化为‘活资产’,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来舟镇党委书记陈开明介绍。

南平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探索“党建体检+精准选派+能力提升+资源下沉”模式,着力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最有潜力的农村领域突破创新。

按照市督导、县组织、乡体检、村参与的工作思路,我市统筹组织市县乡村1500多名干部,围绕组织建设、人才队伍、特色产业、乡村治理等重点,对全市1636个村逐村开展“党建体检”,分析“两委”班子运行情况,摸清“土特产”等优势资源,理清乡村发展思路,科学编制包含300余项指标的体检台账,形成有实情、有分析的“活账本”,征集意见建议2300多条,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100多个。

▲松溪县陆墩食品有限公司直播间,主播正在向粉丝推介松溪六墩黄粿。(周燕兰 蔡骏翔 摄)

以“体检”成果,逐乡逐村梳理明晰思路举措,把零碎、低效、闲置资源资产整合起来,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跨村联建、村企牵手、“生态银行”等做法,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土特产”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截至目前,全市已组建116个联村党组织,推动471个村抱团发展;结合推进“山、水、茶、竹、鸡”等生态优势产业,谋划村级发展项目1059个;全面实施“堡垒工程”,建立党建体检、整顿转化、达标创星“三步工作法”,形成常态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体提升的工作链条。

城市体检

聚焦急难愁盼 引领城市更新

南平市城镇化率达到60.84%,旧城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75.3%,“三公”设施欠账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突出,城市“脏乱差”、污水内涝、停车难、“一老一小”服务设施缺失等问题普遍存在,急需通过城市体检,进一步摸清城市“病灶”,补齐城市短板。

▲建阳区潭城街道中南社区为老旧小区安装电动车充电桩(张行健 摄)

光泽县老城区一带缺少停车位、群众也没有休闲活动场所,要如何进行改造?改造过程中群众有啥好建议?带着这些问题,光泽县城市品质办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通过实地走访、线上问卷、座谈交流等形式“开门做体检”。

“我们根据群众意见和邀请专家团队规划,在原县医院基础上采取‘一室多用、多地共享’方式改造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利用地形高差形成7000平方米地下停车场,可新增168个停车位,地面则有7000平方米的公共活动空间,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场所。”光泽县杭川镇镇长王强介绍。

▲位于邵武市通泰街道熙春西路与五一路交界处的含笑公园。(万琪 摄)

聚焦“一老一小”“十五分钟生活圈”等公共民生领域,结合海绵城市、国家公园等特色工作,南平市制定8个方面107项体检指标,开展全域城市体检,收集群众诉求3600多条,梳理污水处理、交通停车等城市短板弱项问题241类,针对性地提出务实管用的解决路径,建立起“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巩固提升”的城市体检工作机制,提高了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通过“叠图分析”“连片谋划”等数字化手段,南平市探索“城市体检数字地图”,将“城市病”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上精准落图,有效提高了项目谋划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可行性。我市还组建专班研究对接政策,针对城市“病症”,高质量谋划城市更新项目1978个,以城市体检引领城市更新,推动体检成果项目化,建立“问题落图-项目生成-项目评估”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形成“体检-提升-再体检-再提升”的良性工作循环。

产业体检

“四链”融合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

目前,南平竹、水、白羽肉鸡、氟新材料4条产业链的“体检报告” 已经完成,梳理出本地企业1045家、行业关键技术75项、本地人才957人(含服务本地企业的科特派),行业投融资8.13亿元……这些“产业体检”结果,正在为我市各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产业服务提供参考与辅助。

▲科技特派员刘国英(左)正在传授年轻茶人辨识茶青发酵情况。伊凡摄/光明图片

今年以来,南平市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发源地优势,打造南平绿色产业创新平台,通过深入分析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梳理“产业链”、嫁接“创新链”、导入“人才链”、融合“资金链”,精准匹配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助力生态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档增效。

南平绿色产业创新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全市生态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集群开展全方位检视,梳理出强链、补链、固链、拓链节点。

针对在“体检”中发现的企业创新能力不强问题,我市依托绿色产业创新平台和重点产业建立服务团队,找准关键技术堵点,形成技术需求清单,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嫁接先进技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针对在“体检”中发现的企业人才资源不足问题,我市在全市设立13个重点产业科技特派员院士专家工作站,精准选派3000余名科技特派员协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通过绿色产业创新平台,企业可精准实现“搜专家”“找技术”“配资金”等功能,打通产业与要素资源的快速连接通道,破解了山区中小企业找不到专家和技术、科研院校研发成果落地难等问题。

针对在“体检”中发现的企业金融支撑力度不够问题,我市每年统筹不少于1000万元的科技资金,通过绿色产业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开展科技研发活动,帮助企业孵化和培育硬科技项目,同时推动银行以“技术流”为贷款标准开发科技贷产品,为科技企业提供长期、稳定、低息的信贷资金服务。

生态体检

筑牢生态屏障 呵护绿水青山

建阳地处武夷山脉南麓,境内有麻阳溪、崇阳溪、南浦溪3条主要溪流,重点支流37条,其中,主要流域Ⅰ—Ⅱ类水为100%,小流域Ⅰ—Ⅱ类水为70%。水质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9月初,建阳生态环境局从徐宸溪开始试点,将徐宸溪综合治理作为突破口,以“小河清”保障“大河净”,试点开展小流域“生态体检”。

“我们采取传统地面调查与无人机高精度航拍相结合的方式,对徐宸溪每一条支流、河沟沿岸开展拉网式排查,为徐宸溪找出影响较大的污染源共4类13个。”建阳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随后,建阳生态环境局会同属地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围绕农业养殖、工程施工、园区污染、生活污水,开展“四源同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崇阳溪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项目,以生态绿道为主线路,融合崇阳溪沿线周边的村镇、山林、农田以及自然村落,统筹河道整治、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恢复,打造鱼翔浅底、水清岸绿的闽江流域综合治理示范段。图为建阳区崇阳溪花海。(张行健 摄)

绿色,是南平最突出的特色、最靓丽的底色、最厚重的基色。如何更好地保护好南平的绿水青山?南平市通过全面开展“生态体检”,持续做好护绿、扩绿、转绿文章,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园区体检”“项目企业体检”是“生态体检”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项目准入体检”,实行园区入园产业项目联合评估预审等机制,严把产业准入、项目落地的“第一道关口”,用好环评审批“一票否决权”,对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企业,坚持剜去腐肉,严控高污染、高风险项目增量,优化产业结构。

▲顺昌生态巡查拍照取证。(吴仁明 摄)

我市还依托“南平市金山银山”平台,开展“环境质量体检”,推进常态化防治,对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实现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数据整合、资源共享,创新开展主要流域上下游“交河制”,推进土壤、空气、水域“体检”常态化运作。

为抓好突出问题攻坚,我市开展“回头看”“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采取挂牌督办、“红黄牌”警示等措施,逐项推进问题整改。围绕噪声、恶臭、油烟、扬尘等问题,开展“静夜守护”等点题整治行动,切实保障群众生活质量和环境权益。

安全体检

补短板固底板 筑牢稳定根基

6日,建阳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安环处负责人范智洪在电脑前,使用“一库三单”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展线上安全巡查。“员工若在现场发现隐患,会及时上报,我们在后台跟踪,确认隐患排除及时消项。”范智洪介绍,企业通过“一库三单”数据库,将纸质材料信息化,构建起“全覆盖、全链条、无缝隙”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体系。

“一库三单”指的是安全风险和隐患数据库,安全风险和隐患清单、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责任清单、隐患整改销号清单。我市通过创新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一库三单”信息化管理机制,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入开展“安全体检”,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实现“底数清、职责明、社会安”。

▲顺昌县安全文化公园应急物资储备站。(南平市应急管理局供图)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南平市持续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补齐基层应急救援力量短板。“我们按照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要求,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市安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建成615支规范化、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实现全市各乡镇(街道)应急救援力量全覆盖,初步形成“半小时应急救援响应圈”。

安全稳定工作宁可百日紧,不可一日松。今年,我市各地压实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建立起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离任风险隐患移交机制,在福建省率先出台《暴雨红色预警联动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灾害性气象预警先导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增强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构建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多方协作的工作格局。(闽北日报记者 张莎)

[责任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