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成就生态之美!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连续数年在建瓯东游水域越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鸳鸯,在邵武将石省级自然保护区里繁衍生息,从候鸟变成了“留鸟”;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腿小隼身姿出现在延平的大山里;建瓯市林业局科研人员在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过程中,发现了大戟科大戟属植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修大戟”……这些年,越来越多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在闽北频频“出圈”。
一群中华秋沙鸭从水面飞过。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有鸟类“活化石”“鸟中大熊猫”。(郑金富 罗光耀 摄)
近日,建瓯市建溪河畔,千鹭翔集。(吴震 摄)
金斑喙凤蝶(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魏永青 摄)
蓝喉蜂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陈志强 摄)
武夷林蛙(新发现物种)(吴延庆 摄)
金翼裂唇蜓(稀少罕见物种)
修大戟(大戟科大戟属植物新发现物种)
武夷山猕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丝跗华肖扁泥甲(在《中国珍稀昆虫图鉴》中描述为“极为珍稀”)
近年来,南平市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硬核”措施,推动资源培育、生态保护持续提档升级。
2021年,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后,南平市划设“环带”,即在紧邻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外围,划出4252平方公里的“缓冲区”,涉及武夷山、建阳、光泽、邵武4个县(市、区)。设立“环带”这个“外圈”,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武夷山国家公园这个“内圈”,通过圈内圈外协同联动,更好地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
为了给野生动植物营造更美好的栖居之所,我市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闽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项目等,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大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强制性保护,对各类自然保护地实行统一监管,组织开展银粉蔷薇、中华穿山甲、花榈木、伯乐树、金斑喙凤蝶等一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救护项目,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等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使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廖晨星)
本文原载于闽北日报2024年10月10日四版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