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创新推进“生态银行”建设 让资源变资产青山变“金山”

2020-08-04 07:41:11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本报记者 汤文娟

莲叶田田,荷花吐艳。将传统农田变为百亩荷塘,武夷山五夫镇的夏天描绘着最美的诗意画卷;

黄墙黑瓦,魅力古厝。当妙趣横生的创意设计遇见延平区巨口乡千年古厝,为游人带来“时光穿梭”的奇妙旅行;

林深竹茂,竹荪溢香。立足林业资源优势,创新深化林业改革,顺昌将森林生态“颜值”和林业发展“素质”同步提升;

……

山水闽北,绿色南平,“生态银行”试点建设亮点纷呈。

作为闽江的源头、福建的生态屏障,绿色是南平最亮的底色。如何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南平特色绿色发展路径?近年来,南平大胆开拓、先行先试,创新推进“生态银行”建设,一个个试点的探索实践,为“青山”变“金山”的蝶变激活着无限可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越走越宽。

2017年底,我市积极探索“生态银行”建设,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和集中式输出的模式,建立自然资源管理、开发、运营平台,并通过整合、优化自然生态资源,导入产业、项目、资金,形成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运营机制,让自然资源资产等要素“活”起来,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

按照这种模式,资源所有者可以选择租赁、入股、托管、赎买等多种方式,与“生态银行”合作,由“生态银行”平台公司对所有者的生态资源进行整合,实施规模化经营。

“我做梦也想不到,这闲着的土厝会升值。”2018年,延平区巨口乡九龙村村民林毅将老房子打造成民宿后,“存储”到古厝“生态银行”,并由其托管。随着巨口连续两届“延平乡村艺术季”活动的开展,深山里的“黄金古厝”逐渐向世人揭开了面纱,“现在我家的民宿客人很多,目前总经营收入已达到100多万元。”林毅说。

青山进“银行”,百姓获真“金”。

在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盘活了资源资产,“森林生态银行”经营的出材量比林农分散经营高出25%,每亩林地产值增加2000元以上,林农亩均林地年收入可增加约3000元,2019年顺昌县林业总产值达到45.72亿元;

在延平区,运用财政补助资金,巨口乡古厝得以修复完善,村民们积极开发了220余间民宿,实现古厝资源有效整合利用,去年九龙村村集体收入达到了23万多元;

在武夷山五夫镇,烤烟房、农田等资源打包存储后,整合成民宿等项目,朱子文化亲子研学游、无人机航拍游等特色项目,推动全镇旅游业不断发展,镇区新农村宅基地由2018年均价2500元/平方米增值至目前3600元/平方米;

在浦城县山桥村,村民的年增收达到4万元左右,村财每年增收达到10余万元……

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生态价值体现为经济价值,南平既保护、修复和提升了这些资源,又让更多主体参与其中,促使整合提升后的资源转化为优质的“资产包”,得到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生态溢价。

通过产业和项目导入,“生态银行”高效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去年12月,我市在北京集中签约了24个“生态银行”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170亿元,覆盖南平市山、水、林、竹、田、湖及古民居、文化等各类优势生态资源;今年以来,总投资60亿元的泰盛竹浆纸一体化项目、总投资40亿元的浙商进出口家具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的光泽泽汇渔业项目先后开工建设……这些产业的落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力。

今年4月,自然资源部印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一批),南平市“森林生态银行”案例位列其中,成为首批国家推荐的典型案例之一。这个诞生于闽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实践,正成为南平地方的改革智慧。

眼下,南平正持续推动“生态银行”创新实践再深化,将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科学评价体系、培养和壮大运作主体、金融创新、加大招商引资等方面不断探索,把生态优势变成发展胜势,打造生态资源富集后发展地区探索“点绿成金”的“南平样本”。

[责任编辑:陈泽宇]
深度报道 |热点专题
焦点图 | 速览天下
本网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