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在全国首创提出“水美城市”和“水美经济”,做好“水”文章。今年已挖掘、培育水美经济项目150多个,总投资达400多亿元——生态“血脉”滋养绿色闽北

2020-08-06 07:36:12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廖晨星 吴正曦

八月初,在南平市举办的“两山”理论实践与创新高峰论坛上,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编制的《水美城市建设规划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正式发布,系统拓展了面向美丽中国的城市治水新领域,为南平打造以水美经济为重点的新生态经济指明了方向。

南平既是一座俊秀的山城,也是一座灵动的水城,全境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76条,多年平均径流量269亿立方米,年人均水资源量89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4倍。如何做好“水”的文章,让富集的水资源优势真正成为强市富民的“源头活水”?

南平市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创造性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论,2016年以来,南平市在全国首创提出“水美城市”和“水美经济”概念,坚持高位谋划、高手规划、高标实施,将水流域治理与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城市经营、全域旅游、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结合起来,打造因水而美、因美而富、因富而文明的水美城市,推进全域水美,发展水美经济,仅今年,全市挖掘、培育水美经济项目150多个,总投资达400多亿元。

因水而安

“光泽水美城市设施项目防洪和行洪经受了一次大考。”光泽县水利局局长、河长办主任陈正文对今年7月9日那场洪水记忆犹新,富屯溪最高水位已经超过警戒水位2.74米,水位线已经漫过堤岸边的人行步道,但距城市主干道还有三米左右的落差。“通过这些年水美城市建设和河道清淤,让河道行洪更顺畅,群众出行更安心。”

水安为先,是“水美城市”建设的根本基础。

首期在10个县(市、区)和2个省级开发区谋划了12个总投资300.45亿元的“水美城市”项目。探索创新合力机制,突出“多规融合”,将城乡水系治理和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经营、土地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产业、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有机结合,整合水利、交通、住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文旅等部门项目,打包形成合力,实施防洪排涝、市政生态、景观提升、旅游产业、智慧水务等五大工程,重点实施一大批民生补短板工程,打造“洪水、涝水、污水”共治与“山美、水美、城美”融合的城市综合体。

仅防洪标准,各县(市、区)城区达到20年一遇及以上,所有沿河乡镇达到10年一遇及以上。

去年雨季,南平市遭受多轮持续强降雨袭击,境内河流湍急、水量暴涨。可在“老南平”刘大爷看来,洪水来时延城江面上再也看不到漂浮杂物阻隔桥洞,撞击河堤了。延平区水文局监测情况证实,去年以来,经过延福门河面的漂浮物大大减少。

松溪县水利局工作人员杨佳丽认为,松溪自古就有“百里松荫碧长溪”美誉,“水美城市”建设项目将闽江防洪工程南平段四期(松溪)项目纳入其中,城区防洪标准将大大提高,8万人将临水而安。

“水美城市”建设工程不仅经受住了暴雨洪灾的考验,也有效发挥了水安为先的生态效益。

因美而富

随着“水美城市”向“水美乡村”推进。越来越多人发现,水美建设并非只是一个流域治理项目,而是把岸上岸下当作一个共同体对待,把水流域治理与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结合起来,既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补齐建设短板,又通过以水补山,培育绿色产业,打造山水相融、城景相依、人水和谐、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南平。

走进建瓯市小松镇,沿着小松溪,依托水美乡村专项投入建设在防洪堤上的35公里水美绿道把8个自然村串联成线,沿途规划了休闲农业、特色民宿、户外游乐、生态苗圃等多种业态。其中湖头村的14座森林木屋更是成为了夜经济的摇篮和网红打卡的胜地。

在当地经营海丝非遗双创产业基地的范敏超看来,“水美”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只有在这个环节完成的情况下,才能将各种业态进行系统性提升,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促进居民和企业双向的发展。“村民赚到钱,我们也赚到钱。”

因“水美”赋能,让曾经的空壳村湖头村焕发新生。过去的一年,村集体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发展滨水旅游、水缘产业,每年增收21万元,全村185户农户增收396万元。

从“水美城市”建设的高标准实施到“水美乡村”“全域水美”建设的进一步延伸,南平的水流域治理如毛细血管般深植到了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城市经营、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领域中,成为了撬动南平高质量发展的一根有力杠杆。

顺昌县借助水美城市建设,规划了余坊新城,将城区面积拓展了3平方公里,吸引了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富力地产等大型企业入驻。

建阳区按照“山、水、园、城”的理念,把建盏文创产业区、花海旅游区与考亭公园区、城市居住区有机融合,拉开了城区框架,带动了城市发展。

延平区“水美城市”从“居”突破,自开展“三江六岸”项目建设后,恒大、象屿、正荣等大型房地产商纷纷入驻,拓展了城市框架,为居民提供了优质生活空间……

因富而文明

南平的水美建设得到水利部和社会各界专家的肯定和赞誉。

水利部副部长陆桂华、叶建春先后到南平调研,并指示及时总结经验在全国推广。

“全民治水、生态活水、文化兴水,南平因地制宜打造水美城市,壮大水美经济,为生态资源富集地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了典型样本。”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清华大学黄河研究中心主任、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红武认为。

倪晋仁、魏敦山等院士到南平调研,对南平水美建设遵循自然、维护生态的做法点赞。

“因水而美,水环境好了,水生态好了,水景观好了,才能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由美而富,把水经济、水产业搞起来,把现代化、智慧化的水管理搞起来,真正在绿水青山的基础上建成金山银山。最后是富而文明,充分表明了水美经济从过去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更高级的生态文明挺进。”对南平做活水文章,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王浩这样评价。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水美建设不仅让南平摆脱了过去水患的困扰,美化了环境、生出了财富,更关键的是让蕴含于“绿水青山”之中的生态资源、产品价值,源源不断地变为地方发展、百姓手中的“金山银山”。

在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博士朱四海看来,水美城市的建设是南平在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创举,同时通过水美城市建设向水美经济的转化,构建了整体推进生态优势向产品服务转化的一个大格局,能够有效改善南平经济发展的环境,将南平生态的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胜势。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南平风起帆张的“水美经济”正激发出绿色动能,源源不断催生出“山、水、城、业、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也为我国推进生态治理体系和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南平方案”。

[责任编辑:陈泽宇]
深度报道 |热点专题
焦点图 | 速览天下
本网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