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县源头村守住绿水青山,发展乡村游,人均纯收入由2千多元增至1万多元——源头活水润山乡
炎炎夏日,浦城县山下乡源头村3000多亩连片的生态公益林,愈发青翠;连绵的瀑布群,气势磅礴……这一方山水,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到这里来爬山涉水,清凉避暑。
“如今,这一座座绿水青山,就是一座座金山银山,就是财富的活水源头。”源头村党支部书记冯文新说。
源头村生态环境良好,林业资源丰富,村里盛产笋干、竹荪等农特产品。这里的村民向来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优良传统,村规民约规定,谁家乱砍树,就罚种树或义务看护公益林。久而久之,村民形成了统一的观念:不砍树,同样也能发家致富。
近年来,源头村在福建农林大学旅游学院的指导和帮助策划下,依托丰富的自然、人文等资源,全面整合山、水、林、田和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建设“小生活、小享受、小趣味”的乡村旅游环境,以“飞龙瀑布群”和生态公益林为亮点,点线面串联,采取“做足慢村时光、做亮乡野美景、做活源头之水、做响柔美家园”四大举措,合理布局乡村旅游项目,从而带动产业发展,村民致富。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源头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先后进行道路扩建,村容整治,建起了农民公园、老人幸福院、生态水系长廊,修葺“飞龙瀑布群”沿线步道和景区休闲凉亭……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建设,让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让生产、生活、生态与旅游发展有机融合。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这里的景村一体化已逐渐现出雏形。
随着村庄环境的优化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村子也变得越来越热闹,来旅游的人多了,村里的笋干、竹荪、蜂蜜等农产品成了“香饽饽”。据介绍,今年该村特产2000多公斤“贵妃白玉笋干”已销售一空。“仅‘贵妃白玉笋干’这项产值就达40余万元,加上其他春笋、冬笋和竹荪种植等,竹产业的产值达400余万元,村民的人均纯收入由之前的2千多元增加至现在的1万多元,翻了好几番。”谈起村里的变化,冯文新喜上眉梢,“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让游客来到这里,住得舒适、玩得开心,农产品买得放心,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柳志勇 张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