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县深化绿水维护补偿机制,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 呵护一泓绿水 引来一城“活水”
大武夷新闻网讯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筹备,光泽县鸾凤乡公开招聘河道专管员考试近日结束,最终从55名应聘者中精选出13名符合条件的人员,他们将成为新一批河道专管员,负责对辖区内河流日常管理、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万人保洁、流域水质监测等。截至目前,光泽县各乡镇已陆续成立15个河道专管员工作站,为完善绿水维护补偿机制再添新动力。
光泽县地处闽江上游富屯溪源头,境内111条大小河流交织成网。2016年底,该县境内的水质监测点亮起了“红灯”,五项指标中有两项超标。如何确保源头水质,更好地守护闽江源头,成了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2017年起,光泽县启动绿水维护补偿机制,即通过在重点流域交界断面、重点乡镇和重点村交界断面设置监测点,派驻河道专管员,专职监管全县范围内大小河流、所有乡镇和建制村(社区、农场),厘清生态保护责任,共同守护一泓绿水。
“原本是每村一名独立的专管员,但每遇突发紧急情况,工作强度较大无法完成。”止马流域河道专管员工作站站长傅俊敏介绍,目前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成立河道专管员工作站,采取“点、线、面”结合进行合理布局,集中全镇各村的河道专管员,按片区以小组形式开展日常工作。
“通过对河道的水质、农业面源污染、日常管理和万人保洁项目进行监测考核,并根据考核的排名对地区给予不同金额的绿水维护补偿金。”光泽县河长办主任陈正文介绍,绿水维护补偿机制是将乡镇的“生态账”与财政生态转移支付相挂钩,有了这个考核评比机制,大家对水环境的保护责任就分得更清晰。
据了解,为深化绿水维护补偿机制,光泽县财政每年按每个建制村5万元的基数统一预算到乡镇,各乡镇可根据每村辖区河流状况统筹安排,但每个建制村的基数最低不得少于4万元。对27个贫困村,在基数之外每个村另增加2万元。同时,对流域水质管护责任落实到位的村给予补助,每年给予最高5万元的奖励,贫困村另加2万元。此举从根本上解决了基层管理员待遇问题,真正打通了基层管水治水“最后一公里”。
水是生态之基,也是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经科学治水,光泽的水生态好了,效益也渐渐显现,多家企业“寻水”而来。年产矿泉水70多万吨、产值约5亿元的武夷瑞泉山泉水落地光泽,行业龙头企业泽汇渔业预计年底投产,中石油、浙江畅游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纷纷落地开花。光泽的一泓绿水变成了发展活水,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 (蒋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