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杉木育种科研团队四代接力,走“科技兴场”之路 六十余载“苦练内功” 中国杉木“领跑全球”

2020-08-24 07:32:48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本网记者 郑金富 汤文娟 林梦琳

22日中午,在位于顺昌县的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智能温室大棚里,随着管理员郑安中在手机上轻轻地划动手指,大棚的遮阳帘便缓缓展开。他看了看大棚内的温度、湿度情况,又通过手机智能软件打开了大棚的风扇。

“温度得控制在25-30度,湿度最好保持在70%,不然可得影响这些苗木的生长了。”郑安中介绍,眼前的这座智能温室大棚占地1200多平方米,培育着30万株杉木无性系轻基质苗,它们都是从林场自主选育的高世代杉木良种中精选而来。这些已培育8个月的苗木到今年10月“小阳春”时,便可上山造林。

“别小看了这苗木,它们可都是国家级的杉木良种。”郑安中一边按下手机上的自动喷淋开关,一边骄傲地介绍说,“我们育出来的苗,不仅速生丰产,还拉长了造林的时间跨度。听专家们说,我们这育苗技术,可是世界领先呢。”

“你说的没错,我们的杉木种苗培育技术确实排在世界前列。目前,全球将林木种苗培育推进到第四代遗传改良的国家仅有三个,中国就是其一。而这项科研成果就诞生在我们林场。”一旁的林场种苗科科长李勇笑着接过话茬。

1997年9月进入林场工作的李勇,是林场第四代杉木育种科研团队骨干,也是组培研究方向的带头人,掌管着全场的苗木培育。2006年,经过上万次的反复对比实验,他带领团队研究出了“洋020”“洋061”“洋003”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组培配方8个。

此后,团队又经过数百次的扩繁、移苗、育苗等试验,于2008年建立了8个杉木无性系组培技术体系。这让林场的杉木组培年生产能力突破1000万株,实现了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成为国内首家实现杉木工厂化育苗的单位,累计为社会供应杉木优良无性系苗木8000万株。

数十年来,4.9万公斤良种、60多亿株在业内响当当的“洋林”系列杉木种苗,在福建、广东、江西、四川、重庆等14个省区被广泛种植,累计造林面积达3000多万亩,相当于300个洋口国有林场的森林总面积,这些林木成熟时可增加森林蓄积量约1.5亿立方米,由遗传增益产生的经济价值近千亿元,生态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林场的杉木育种技术保持领先,得益于林场始终坚持的场校合作、科技兴场的理念,建场60多年来,我们的种苗培育研究从未中断。”已经75岁高龄的退休老场长、教授级高工李寿茂认为,“我们是久久为功守初心,一棵杉木做到底。”

时针回拨到65年前。1955年,为了开发山区经济,探索兴办国营林场路子,原省林业厅党组决定在闽北林区建一个综合性国营林场。为此,第一代“洋林人”跋山涉水,走遍闽北大地,为林场建设踏勘选址。

1956年7月,经过一年多的踏勘比选,老游击队员、老地下党员魏长发带着队伍,把绿色的“种子”,又“撒回”了闽北这片红色的土地——“福建省洋口综合林场”在革命老区顺昌县洋口成立,开启了“洋林人”将荒山野岭改造为“金山银山”的绿色征程,也为中国的杉木育种技术攀向世界高峰埋下了伏笔。

“一颗红心一双手,自力更生样样有。”白手起家建设林场,魏长发和伊树莲等场领导带领大伙儿以场为家、以林为业,劈草炼山、整地造林,只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原定五年消灭荒山、自给自足的任务。1958年,场长伊树莲从北京领回了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

多种树,快种树,关键还得种好树。创场伊始,魏长发等一干人既苦干、实干,但也不蛮干,他们始终琢磨着如何才能把树种得多出木材、出好木材。“兴林还得靠科技。”彼时,跟随魏长发一起回闽北开创绿色事业的人马中,不乏林业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大家的讨论中,“科技立场、科技兴场”理念开始萌发,并从此深深扎根林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洋林人”。

“好种出好苗,好苗成好材,对,就是要靠科技!”想干不如真干,1957年,林场开始了早期的良种选育尝试。1961年,洋口国有林场爽快地与南京林学院(现南京林业大学)“拉了拉钩”——场校共建,在全国率先开展杉木第一代品种改良攻关,首开国内杉木良种选育的先河。

落脚洋口,来自南京林学院的陈岳武老师在洋口林场组建科研团队,开始长途跋涉、“沙里淘金”。两年内,他们踏遍闽北茫茫林海,深入原始密林,在万亩林分中,最终筛选出136株优良杉木母树。四千多支穗条,四五千斤球果,陈岳武和林场的科研人员硬是用肩膀挑出了苍莽群山。

有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后,便是日复一日的嫁接培育、杂交制种、子代测定、高空作业、观察记录、统计分析等工作。几年间,陈岳武与林场的科研人员冒着严寒、顶着烈日,错过春节、撇开中秋,一心一意地细心呵护着那些宝贝疙瘩。

有志者事竟成,皇天不负有心人。

1966年,全国首个杉木试验性嫁接种子园在洋口国有林场打铁坑工区建成;1975年,洋口国有林场建成全国首个生产性杉木第一代种子园1000多亩。多年观测数据显示,使用第一代良种苗木造林,比一般杉木增产15%到20%,最优家系子代可增产60%至70%!

消息传出,一下子引来了世界各地的业内人士前来参观学习。“你们在杉木育种上是先进的、一流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案具有世界水平!”1983年,日本农林省关东林木育种课长、世界著名的种子园专家古越隆信参观洋口国有林场后赞叹道。

10年,20年,30年,直至今日,洋口国有林场杉木育种科研团队一代接着一代干。他们中,陈岳武积劳成疾,埋骨青山;薛义和把爱深藏,“抽屉养儿”;郑斌林摔断了脊椎,打上钢板继续上……

以苦为梯,他们一步一步攀向科技的高峰——迄今已开展林业科研项目150多项,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28项,其中《杉木第一代种子园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登高眺远,后来人不负众望。

60多年来,洋口国有林场凭借场校联手,已完成杉木第三代遗传改良与产业化应用,并在全国率先实施第四代遗传改良,2016年建成全国首个杉木第四代种质资源库,成为“中国杉木育种的摇篮”、人才培养的沃土——林场科研人员中有2人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多人成为林业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近120人分别晋升为教授、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累计培养博士、硕士生等高层次人才200多人。

“今年,我们将建成全球第一个杉木第四代种子园,并全面应用最新的树体矮化和高产稳产技术,按照精细化和果园化管理模式,实行育种研究与良种生产齐驱并进。”洋口国有林场第四代科研团队骨干、科技科科长叶代全抚摸着茁壮成长的苗木说,“我们一定会接好接力棒,以科技的力量,把中国的杉木‘种’在世界的最高峰!”

[责任编辑:陈泽宇]
深度报道 |热点专题
焦点图 | 速览天下
本网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