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多方共赢的赛事

2018-01-11 10:35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林梦琳

    三个10岁的孩子,制作一个小短片,获得了第八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一等奖,还同时获得了“科学万花筒最佳单项奖(最佳选题奖)”“新华社‘科学原理一点通’优秀作品奖”两项大奖。短片究竟讲了什么,孩子们又是如何做到的呢?1月8日,记者来到了南平实验小学(武夷分校),找到了这三位小朋友,同他们一起感受选题诞生、科学探索、视频拍摄、紧张答辩的全过程。

    当记者问及参加比赛有什么收获时,江来、叶宇浩、张鸿韬三个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回答:“知识就是力量,科技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

    孩子们口中的“知识”指的正是他们课堂所学、课后所思及对生活的积累。他们的作品《小电池 大学问》的题材选择也是萌芽于对生活的观察,在生活中发现科学的小奥秘。

    那是一个周日下午,三个孩子一起玩赛车,玩得正起劲时玩具车却没电了。张鸿韬提议说把电池扔了,可被江来拦下了。他说,在广告上看过,玩具赛车使用完的电池,仍然可以继续在小电器上使用。随后他们通过请教老师和家长、查阅资料、拜访厂家、实验检测、采访专家等一系列深入探究后,发现电池在电动玩具等大功率电器具使用的时候,电池属于大电流放电,大电流放电时,因电极过程的极化比较大,导致电池在放电过程的电压下降较快,活性物资利用不充分,还有较多的剩余容量。而在遥控器等小功率的电器具使用的时候属于小电流放电,电极过程极化是比较小的,电池电压在放电过程的下降比较慢,活性物资可以充分利用,电池容量被充分使用。随后,他们便将这个电池的化学反应原理通过视频短片的形式告诉大家,让大家能够掌握正确使用废旧电池的方法,推广节约能源的理念。

    “参加这次比赛,我们克服了不少困难,当然也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作品的辅导老师阮诗灵和余建芝告诉记者,作品从2017年4月开始筹划,一直持续了大概有半年之久。在此期间,孩子们经历过无数次的修改,他们从来没有气馁,遇到困难就想着如何攻克,最终将作品一步一步完善。当然也多亏了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在整个流程中家长发挥了重大作用。妈妈们负责孩子们的衣着和服饰,爸爸们负责孩子们的技能培训,而老师们负责孩子们的应战答辩能力。在此过程中,大家体会到了成果的来之不易,同时也感受到“凝心聚力”的力量。

    “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也挺好的。陪孩子的同时,其实也是自我成长的一个过程。”江来的父亲江荣松对自己协助孩子完成作品感触很深。他说,自己是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的售后服务经理,工作中时常也需要做一些部门培训。这次协助孩子完成作品拍摄,学习到了不少视频制作技巧,未曾想这些技巧却运用到了自己工作中。在他看来与其抱着工作忙无法陪伴孩子的态度,还不如将它转化为自己进修学习的心态。

    孩子们在谈及参赛的感受时,依旧觉得善于观察、敢于探索是最终取胜的法宝。他们还将继续观察身边事,为下一次比赛做准备。☉林梦琳

(责任编辑:姚心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