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各级疾控部门 久久为功防治碘缺乏病
“他都38岁了,人傻呵呵的,倒是有些力气,所以很多村民常叫他帮忙干活,给点饭吃。”20世纪80年代,在光泽县司前镇,谈到村民危某,不少人会给出文章开头的评价。而危某正是因为患有地方性克汀病,导致其智力、行为有异常。
什么是地方性克汀病?人体碘缺乏容易带来哪些问题?南平为了“碘”亮人们的智力水平做了哪些努力?每年5月15日是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我们走近历史,一起来了解看看。
据悉,地方性克汀病是碘缺乏病中病情最严重的一种,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或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碘缺乏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地方性克汀病(表现为智力低下、矮小、瘫痪等)。包括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智力残疾等也属于此组疾病。
摸底调查 初露端倪
在过去,南平市外环境普遍处于缺碘状态,曾是全省碘缺乏病最严重地区、克汀病人最多的地区,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有这么一群疾病预防工作者开始了一场长期的“战斗”。
1958年,省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研究小组在光泽县华桥乡开展试点调查,共抽查2124人,发现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地甲病)患者1047人,患病率达到49.3%,地方性克汀病患者12人,经过此次调查,碘缺乏病在南平市的患病情况初露端倪。
为进一步摸清全市患病情况,1975年,当时的南平地区防疫站在各县(市、区)的协助下组织开展全市碘缺乏病摸底调查,选择了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海拔高度人群进行了摸底调查,结果共调查70万人,患病5.789万人,平均患病率为8.27%。
普查普治 确定病区
1980年,全国碘缺乏病统一诊断和防治工作标准颁布后,1979-1983年,南平各级地方病防治人员上山下乡、深入各个街头巷尾,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四年,完成了全市碘缺乏病普查及治疗。共调查882769人,查出各类地甲病患者61391人,患病率为6.95%,据此推算全市约有地甲病278119人,查出克汀病人321人,普查阶段共治疗62733人。通过几年的调查,基本摸清了南平市碘缺乏病病情。
按照当时地甲病病区划分标准,南平市所辖10个县(市、区)128乡镇均属碘缺乏病病区,其中轻病区76个,中病区30个,重病区22个,受威胁人口达253万余人。
流行病学调查 寻找病因
为找出导致南平市碘缺乏病的原因,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因探讨同时启动。1980年,天津医学院对崇安县(今武夷山市)的学生进行了病情、尿碘、水碘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患病率达44.12%。1981年,闽北地质大队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对崇安县地甲病病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表明了南平市地理环境缺碘、群众普遍处于缺碘状态,缺碘是南平市碘缺乏病的主要病因。
为消除碘缺乏病等地方病危害,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落实了以食盐加碘为主、重点人群补碘等综合防治措施,使得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982年,为进一步加强南平市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成立了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领导小组,各县(市、区)防疫站相应成立了地方病或地慢病防治科(股),乡镇也成立了地方病防治组,地方病防治三级网络基本形成。
与此同时,还采取了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落实食盐加碘防治策略,重点人群应急补碘,开展碘缺乏病监测等多管齐下的方法来遏制碘缺乏病危害。
多措并举 消除危害
1992年开始,由南平市卫生部门牵头,教育、工商、民政、妇联、残联、盐政、防疫等多部门多次联合举办“5.5碘缺乏病宣传日”活动(现在为“5.15防治碘缺乏病日”),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对防治策略的理解。其次,设立盐厂,开展监测,加强盐政执法,确保碘盐保质保量供应。又推广使用“碘丸”,对孕妇、适龄妇女、幼儿等重点及特需人群进行全面防治,有效地减少了碘缺乏病对重点人群的威胁。此外,各级卫生防疫人员长期对碘缺乏病进行了监测。
1992年,南平全市实现基本控制碘缺乏病,2000年全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2009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2020年通过“十三五”地方病防治规划终期考评、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终期评估。2023年市、县两级疾控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碘缺乏病监测,共抽取了两千余名8-10岁儿童和一千余名孕妇进行了盐碘、尿碘及儿童甲状腺B超等检测,监测结果显示,南平市继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今年的“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前后,全市各级疾控部门也在积极开展碘缺乏病监测和宣传活动,为全市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郭理平 蔡长煌 张芝平)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