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皮肤也会“饥渴”,拥抱即为良药?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包裹全身,既是人体抵御外界有害物质的天然屏障,也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对于皮肤娇嫩、免疫能力尚未成熟的婴幼儿来说,皮肤护理尤为重要,家长们往往打起十二分精神,使用各种方法避免孩子皮肤出现干燥、湿疹等损伤。
在有关婴幼儿健康的讨论中,“皮肤饥渴症”(亦称渴肤症或皮肤饥饿症)这一鲜见使用的词语近日在网络上引发许多“宝爸宝妈”的关注。皮肤饥渴症是一种病吗?它的成因和治疗方法是什么?带着这些疑惑,记者采访了南平市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寻求答案。
“皮肤饥渴”实为行为表现集合体
易怒、不安、食欲下降、喜欢啃食指甲……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的皮肤饥渴症,并非某种具体的皮肤病,而是在“渴求肌肤接触”的需求下,一系列情绪表现和异常行为的集合。
“我们所说的皮肤饥渴症,一般指人长期缺乏拥抱等亲密接触,在独处或情绪波动时,可能出现不安、躁动情绪,有强烈的被拥抱、被抚摸需求,会通过哭闹、发狂等形式发泄负面情绪的情况。”据南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黄春花介绍,皮肤饥渴症可见于各年龄段人群,其形成受多方因素影响。“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成长中遭到的背叛、家庭暴力,以及长期的寂寞孤独感和被压抑的生理需求等,都可能诱发部分人群对身体接触的渴求。”
虽然皮肤饥渴症并无发炎、过敏、皲裂等外显的健康问题,但它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人是一个完整的机体,心理问题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运转。一些孩子在焦虑、不安、压力大时,可能会出现肠胃不适,影响消化、吸收,久而久之,就可能‘拖累’正常的生长发育。”黄春花表示,这类儿童也可能出现睡眠质量差甚至难以入睡的情况,对孩子的正常生活、学习造成影响。
都说“对症下药”,既然皮肤饥渴症起于“渴求拥抱、抚摸等肌肤接触”,那是否多多拥抱、抚摸孩子就能解决这些情绪、行为问题?黄春花告诉记者,家长需要从物理动作和心理交流两个方面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很多家长习惯了‘沉默的爱’,不经常直白地表现爱意,而对于关注度需求较高的孩子,就需要多一些言语和肢体的交流。”黄春花说。
南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严红提醒,如果观察到孩子出现不适当的吸吮行为、暴怒发作、口吃等问题,家长应在发展到行为障碍甚至精神障碍前,带着孩子前往医院,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力量的帮助与介入。
同时,严红表示,除亲密接触不足外,还有很多可能诱发婴幼儿焦虑、不安情绪,甚至导致睡眠困难、学习障碍的因素。“例如从小跟随祖辈成长的儿童,如果在入学前突然被父母接到身边抚养,可能会因为与熟悉的抚养者、成长环境分离而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严红说,这种情况下,建议家长将孩子此前的长期抚养者接到孩子身边共同生活,或是让孩子回到熟悉的成长环境。
亲密接触有助于身心发展
皮肤是除视觉器官外,人体感知外界的重要器官。人通过皮肤接触物体、感受温度,感知周围的世界。黄春花告诉记者,自婴儿出生起,科学的亲密接触就在其身心发育中扮演重要的作用。
“一般在婴儿出生后半小时内,就要让孩子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这样的‘早接触’有助于孩子感知母体,获得安全感,增进亲子感情,还能诱发吸吮母乳等原始反射。”黄春花表示,如果婴儿出生后健康状态不佳,需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治疗,医护人员会根据患儿情况,在治疗之余通过抚摸、按摩等形式为孩子提供足够的接触、互动。待患儿身体状况稳定后,也会请亲属进入重症监护室,在经过充分消毒的基础上,进行拥抱、抚摸等接触。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可以随时开展的亲密接触呢?黄春花表示,对于一至两岁的婴幼儿,家长可选择简单易操作的抚触操,即在润肤油辅助下,用双手轻柔地按摩婴儿头部、胸部、腹部、四肢等。值得注意的是,抚触操应在温暖、舒适的室内环境中,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这个过程既能培养亲子感情,还能够促进孩子体内分泌各种激素,有助于生长发育。”
对于更大年龄的孩童,严红建议,应根据孩子的性格、成长阶段调整亲子互动的方式与频次,在安全感与健康成长之间取得平衡。“儿童对拥抱、抚摸等亲密接触的需求程度受年龄阶段、性格等多种因素影响,家长不宜为了给予充足的亲密接触,忽视孩子生长发育的需求,在理应锻炼爬行、步行能力时始终抱着孩子。”严红说。(本报记者 程若兰)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