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报道|叶明华:深耕临床 推动学科创新
编者按
近期,福建中医药大学公布2024年新增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南平市人民医院叶明华、黄斗权、刘艳玲三位医师上榜,这也意味着南平市人民医院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突破。目前,医院共有12位硕士研究生导师。本期开始,我们将对三位新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进行报道,敬请关注。
医师名片
叶明华 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现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南平市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中医主任医师,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五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学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理事,福建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南平市中医药学会秘书长。
叶明华在为患者把脉问诊
“二甲双胍和恩格列净,这两种药的副作用都会让身体消瘦。以你的身高体重比例来看,有点偏瘦了,这样反而对健康不利,可以尝试中药控糖……”18日,在南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门诊室里,叶明华正在给一位糖尿病患者调整药方。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治疗建议时,叶明华主张不仅要把血糖指标降下来,还要兼顾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的舒适感。为此,他在院内首创的中医疗法全面、温和、有效,深受患者欢迎。
1995年,叶明华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入职南平市人民医院后跟随消化科陈英主任学习。陈英主任干练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医者风范,给初入职场的叶明华带来了深刻影响。“‘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这是我医师生涯的座右铭,警醒着我踏实走好行医治学道路上的每一步。”在面对复杂病情时,叶明华“胆欲大”地尝试适合患者体质的治疗方案;在诊断环节和用药开方时,“心欲小”又时刻提醒着他,要详细了解患者过往病史、身体各项指标,反复斟酌,确保诊疗的每一步都精确无误。“智欲圆而行欲方”同样贯穿着他行医治学始终,让他灵活地从各个角度分析病症,汲取不同医师的意见和经验,将多元的思路汇聚成最佳的治疗方案。此外,他严格遵守着医疗规范和职业道德,站在患者的角度,给他们提供最经济有效的医治。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体检意识的增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攀升。虽说这是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但是当时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不足,预防意识也很薄弱。糖尿病带来的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疾病、足部病变等并发症,让患者身心受到折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当时,用西药控制糖尿病指标一直是医学主流,可在治疗的同时,还存在一定局限。比如,患者会口渴、消瘦、失眠等。
彼时南平市人民医院的科室划分还未细化,利用中医治疗内分泌及代谢疾病仍是空白。1999年开始,叶明华经过进修学习和培训,开始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治疗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可是,此前院内没有过多的临床佐证,中医治疗方案是否行之有效?对此,许多糖尿病患者还持有怀疑态度。在陈英主任的推荐下,同时,伴随着中医调理糖尿病的方法逐渐被病人认可、接受,渐渐地,来找叶明华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
“每位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同,出现的症状不一,我们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做到一人一方,实现个体化诊疗。”正是叶明华细微、认真的工作态度,令南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科积攒起良好口碑。经过对不同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随访,叶明华欣喜地发现,中医在缓解病情、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着优势。作为南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学科带头人,叶明华一方面带领团队积极开展临床研究,总结诊疗经验,推动学科不断向前迈进。另一方面,他不断改良现有的中药药方,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他还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研发制定了降糖1号、降糖2号两个院内制剂。
一位三十岁出头的年轻糖尿病患者的控糖经历让叶明华信心倍增。该患者体型肥胖,发病初期不想靠西药控制血糖,还出现了疲乏、心烦、口渴等不适症状。经过仔细辨证,叶明华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运用降糖2号治疗。经过20天的调理,患者不仅血糖逐渐平稳,不适症状明显减轻,可以暂时不依赖药物控糖,生活质量也改善了许多。叶明华欣慰地说,这或许不能完全归功于中药的疗效,但正是这个病例让他更坚信,中医在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治疗上的价值。
中医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年轻医生的接力。在培养年轻中医师时,叶明华亦师亦友,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以“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的座右铭激励着学生。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一批批优秀的中医专业人才脱颖而出,医院专科也有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传承并发扬着中医医术与医德。叶明华希望,未来能挖掘出更多中医治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和理论依据,与西医优势互补,为更多患者带去福音。
作者:□本报记者 黄靓 通讯员 唐雯晖 文/摄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