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手记|关爱留守儿童 携手“育”见美好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与身体挑战。为了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学生们不仅需要学会调节情绪,更要勇于面对生活的困境。关爱留守儿童,作为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更是关乎孩子们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课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常常面临情绪波动,亟需家长和教师的悉心引导与深切关怀,以抚平他们内心的创伤。
我班彭同学,便是一位典型的留守儿童,他父母离异,父亲在福州工作,母亲则在厦门打工,长期由爷爷奶奶照顾。尽管年幼,彭同学已展现出超乎寻常的独立性,但这份独立背后,却隐藏着他对父母关爱的极度渴望。自父母离异后,他鲜少见到母亲,情绪低落,学习状态也受到了严重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我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分析。
在一次主题为“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的道法课上,我鼓励同学们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旨在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廖同学率先发言,他谈及平时都是外公外婆照顾自己,妈妈只有周末才能从福州回来陪自己。外公外婆对自己管教非常严格,每次他做错了事或没有及时完成作业,外公外婆就会一直数落他,骂他,唠叨不停,每当这个时候,自己就会非常难过,真想拿脑袋撞墙……言语间,廖同学流露出对妈妈陪伴的渴望。随后,彭同学主动站了起来,情绪激动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提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母亲,每当思念涌上心头,只能通过电话或视频聊以慰藉。他羡慕廖同学能每周见到妈妈,并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母爱的深深向往。从彭同学的发言中,我深切感受到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更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需求。特别是在新时代、新形势的社会背景下,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互动,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学校的关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彭同学的心理状态,我课后进行了细致的调查。通过与他深入交谈、观察他的日常行为以及向其他同学了解他的情况,我发现彭同学不仅在学习上受到影响,还出现了社交障碍。他沉默寡言,不愿与同学交流,甚至在课堂上也经常心不在焉,难以集中注意力。
针对彭同学的情况,我制定了周密的关爱计划。一方面,我加强了与他的沟通,经常找他谈心,倾听他的内心想法和需求,给予他温暖与鼓励。另一方面,我也与他的家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提醒他们多关心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沟通初期,我的建议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我并没有放弃,而是持续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逐渐赢得了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家长开始主动与孩子沟通,孩子的消极情绪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也更加理解并体谅父母的不易。通过家校合作,我们共同为彭同学营造了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成长环境。
这件事给我更多的教育启示。一是关爱留守儿童,精神引导不可或缺。学校应成为留守儿童的精神港湾,通过心理辅导、活动组织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安心学习。同时,教会他们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更加坚强和勇敢。二是加强家校沟通是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保障。教师应主动与家长建立联系,深入了解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家校沟通需要建立在真诚与耐心的基础上,只有双方目标一致、携手合作,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应始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点滴,为他们的美好未来保驾护航。
作者:南平市胜利小学 陈官华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