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孩子沉迷网络 如何守护他的身心健康?

2025-02-06 16:20:14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

本期成长导师

黄河 南平市第三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南平市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首届秘书长兼委员,第二届常务委员;南平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书记;南平市医疗应急工作专家组精神科组成员;南平市精神残疾鉴定专家组成员;南平市精神病人劳动能力鉴定专家组成员;福建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叶子:

您好!

收到您的来信,我非常理解您此刻的焦虑与担忧。青少年出现沉迷网络的情况,给孩子自身及其家庭都带来了许多不愉快的生活经历。“网络依赖”又叫病理性网络使用,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由于表现行为和传统的毒品成瘾、物质滥用极其相似,人们习惯称之为“网络依赖”或“网络成瘾”。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我国青少年中,“网络依赖”者高达8%至13.7%,表现为沉迷网络游戏、网络不良社交、网络购物等。

虽然不同类型的“网络依赖”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都具有四个共同特征。一是过度使用。常常表现为使用网络时忘记时间或者忽略其他事情,上网时间大大超出预期;二是戒断反应。无法使用网络时会出现易怒、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的特征;三是耐受性增加,不断追求更长的上网时间或者更换更好的设备和软件;四是负性后果。在青少年群体身上通常会出现好争辩、说谎、成绩下滑、社会功能退缩以及身体方面易疲劳、记忆力下降等表现。

那么,网络究竟有什么魅力会让孩子们沉浸其中呢?首先,孩子具有较强的犒赏寻求倾向。网络游戏等网络内容能迅速给予他们即时的满足和愉悦感,如在游戏中完成任务并获得升级等,这使得他们对网络的吸引力难以抗拒。其次,他们冲动控制能力和决策能力的不足,难以克制上网的冲动,也无法理性权衡上网的利弊,往往为了短暂的网络快感而忽视学业、人际关系等重要方面。再次,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尤其是游戏、短视频等内容,具有高度的刺激性和娱乐性。沉浸式体验,能极大地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满足他们追求新奇和刺激的心理需求。还有一部分青少年,因为家庭关系不和谐,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注,或是学习压力过大、同伴关系不良等,所以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而转向网络世界寻求慰藉和认同。

青少年长期沉迷网络,会对身心健康产生极大危害。生理健康方面的影响,如睡眠障碍、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等。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如长时间的人机互动会导致个体对周围亲友淡漠,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家庭关系紧张,并在虚拟角色中迷失自我。还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滑、辍学、肄业等,严重时可诱发犯罪。

家长发现孩子有网络成瘾倾向时,应该主动向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寻求帮助。目前,心理医生对“网络依赖”的干预和治疗,主要有三种方式: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综合治疗。药物治疗方法主要由精神科医生使用,通常可以使用一些SSRI类的抗抑郁药物外加抗精神病药物。心理治疗时最常用“认知—行为疗法”,每个疗程1至2小时,通常需要持续十几个疗程。此外,还可以进行团体心理治疗,分学校和家庭场景进行。综合治疗就是在“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同时使用药物,并结合物理治疗。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持续使用网络的情况时,不能一味责怪或者蛮横干涉,应逐步引导。为了避免网络“戒断反应”发生,对刚接触网络的孩子应严格控制其上网时间,特别错误的做法是把游戏和手机作为给孩子的奖励,这会导致孩子自制力差,进而对网络使用失控。对于已经有很严重“网络依赖”症状的孩子,千万不能“病急乱投医”,还是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精神科、心理科就诊。

您的“心”朋友:黄河

亲爱的“心”朋友:

您好!

我是一名忧心忡忡的高中生家长。我家孩子以前懂事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自从去年暑假接触网络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沉迷网络无法自拔,并且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毫不在意。寒假期间,他每天睁开眼就坐在电脑前打游戏,或者捧着手机刷短视频。这让我心急如焚,想向您寻求专业的帮助。

前不久,孩子爷爷得知他放寒假了,特意从老家赶来,带来了孩子最爱吃的土特产。爷爷满心欢喜地想和孩子聊聊天,可当时孩子正沉浸在游戏中,爷爷站在旁边说了好几句话,他都毫无反应。爷爷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他却不耐烦地皱起眉头,头也不回地说:“我正忙着嘛,等会儿再说!”爷爷尴尬地站在原地,眼睛里满是失落。可孩子根本没注意到,依旧沉浸在自己的网络世界里。

还有一回,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准备吃饭。我叫孩子过来,喊了好几声他才慢悠悠地走过来,手里还拿着手机刷短视频。吃饭过程中,大家聊起一些有趣的话题,想拉他一起参与,他却只是敷衍地回应,眼睛始终盯着手机屏幕。最后,他干脆端着碗回房间,继续玩起手机。那一刻,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曾经那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呢?

孩子沉迷网络,已经严重影响到家庭关系和他自身的成长。我尝试过和他沟通,可每次刚开口,他就表现出厌烦情绪,根本不愿意交流,还发脾气。我和他爸爸也限制过他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甚至为此产生过激烈争执。但只要我们稍微疏于看管,他就偷偷玩起来。

孩子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我担心他继续这样下去,不仅会影响他的视力,危害他的身体健康,更会让他变得孤僻、冷漠,失去正常的社交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我真的很害怕孩子因为沉迷网络毁掉自己的未来。

我想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是学习压力太大,还是遇到了什么难题想要逃避现实?我真诚地希望您能给我一些建议,告诉我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接触网络。作为家长,我又该如何改善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让他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变回那个积极向上的孩子?期待您的回信。

家长:叶子(化名)


[责任编辑:杨希希]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