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芝山小学将挑幡融入课后延时课程体系 国家级非遗进课堂 文化传承有回响
一根长幡在表演者手中翻飞起舞,时而鼻托牙咬,时而手舞脚踢,时而前挑后抛,时而左旋右转……近日,笔者走进建瓯市实验教育总校芝山小学,看到了一出精彩纷呈的挑幡演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演出由一群小学生来完成。
学生们在练习挑幡(资料图片)
在“双减”政策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各地学校纷纷积极探索课后延时服务的创新路径,力求为学生打造更加多元、丰富的学习与成长环境。建瓯市实验教育总校芝山小学另辟蹊径,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瓯挑幡融入课后延时课程体系,开辟出一堂兼具文化传承意义与教育创新价值的特色课堂。
建瓯挑幡,作为一项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独特技艺,其渊源可回溯至明末时期。彼时,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建瓯城郊大洲村百姓为欢庆将士凯旋,把带回的军旗系于长竹竿顶端挥舞,以此悼念那些英勇牺牲的将士。此后,这一纪念方式逐渐演变为独具特色的挑幡习俗,历经340多年的岁月洗礼而绵延不绝。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挑幡技艺持续精进,表演形式日益丰富多样,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门融合力量、技巧与美学,同时具备文化娱乐和强身健体双重功能的民间艺术,生动展现出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相互交融的深厚底蕴。
芝山小学精准洞察到建瓯挑幡所蕴含的独特价值,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号召,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段,精心组建了“幡舞建州,伞耀芝山”社团。其中,“伞”代表福建省民间传统花伞技艺,这也是该校的特色社团之一。而挑幡社团一经成立,便迅速吸引了各个学段众多对挑幡艺术满怀热情的学生踊跃参与。为确保教学的专业性与地域文化的纯正性,学校特意聘请数位经验丰富的挑幡传承人担任指导教师,从教学源头筑牢根基。
在社团架构与教学设置方面,芝山小学紧密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兴趣发展特点,构建起层次清晰、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针对一、二年级的低龄学生,学校专门开设启蒙兴趣社团。通过在新生入学仪式上进行挑幡表演,在各类重大节日举办特色展示活动,以及播放挑幡介绍视频等多元化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感受挑幡艺术的独特魅力,于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学校设立了守正传习社团。每年秋季新学期开学之际,学校都会从启蒙兴趣班中筛选出对挑幡怀有浓厚兴趣、身体素质良好且精神风貌积极向上的学生。社团教学从基础的体能训练着手,从挑幡的立杆、转杆等基础动作开始,逐步开展系统且全面的基本动作练习。经过两年的悉心培育,到四年级学年结束时,学生们基本能够熟练掌握挑幡的基本动作要领,具备独立进行个体展示的能力,能实现挑幡技艺的初步传承。
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则成立了创新传承社团。该社团在守正传习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挑幡组合套路的系统学习。挑幡的主要套路由“手舞东风转”“肩扛南天松”“脚踢西方柱”等十多个基本招式组合而成。在六年级阶段,社团学生已全面掌握挑幡组合套路的精髓,能够熟练进行各类表演,达成非遗传承的基本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该社团学生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组合套路进行创新性编排,为古老的挑幡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芝山小学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学校巧妙地将美育理念融入非遗挑幡课程。教师们引导学生从挑幡的动作姿态、色彩搭配、音乐节奏等多个维度去欣赏和领悟这门古老艺术,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例如,在挑幡表演过程中,引导学生体悟力量与技巧完美结合所产生的独特美感,感受传统服饰与民间锣鼓音乐共同营造出的浓郁艺术氛围。同时,大力鼓励学生在传承的坚实基础上积极创新,将现代元素巧妙融入挑幡表演,如搭配流行音乐或融入现代舞蹈动作,使古老的挑幡艺术更贴合当代学生的审美喜好。
如今,每当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来临,芝山小学的校园便呈现出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操场上,学生们在挑幡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全神贯注地练习挑幡技巧,个个精神饱满、意气风发。手中的长幡伴随着他们矫健的动作上下翻飞,呼呼作响,场面蔚为壮观,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观看,喝彩声、掌声此起彼伏。参与挑幡社团的学生们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收获满满,他们不仅掌握了一门独特的民间技艺,更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接触中,进一步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同时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芝山小学将建瓯挑幡融入课后延时服务的实践,不仅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深入了解和传承非遗文化的优质平台,更为其他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范例。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持续发展,建瓯挑幡这一古老的非遗艺术,在芝山小学这片教育的沃土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张毅明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