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老科协农村科技服务团精准扶农--- 扶农“三部曲”,助果农致富
在武夷山市田间地头,长年活跃着一支老科协农村科技服务团,服务团由农业系统退休老专家组成。15年来,他们先后在老团长童进礼、现任团长林颐瑞的带领下,无偿服务“三农”,受到农民群众欢迎。童进礼被评为“南平市第二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林颐瑞被省关工委授予“全省关工委先进个人”称号。
武夷山市葡萄产业从零起步,如今发展到2150亩,年产值达到2500多万元。近日,记者深入武夷山市乡村,围绕葡萄产业发展,探寻老科协农村科技服务团精准扶农“三部曲”。
“第一部”:从一户种葡萄发展到一个村种葡萄。2001年,兴田镇南岸村村民张金龙,看到报纸介绍外地种葡萄致富的报道,拨通了童进礼的电话,提出种葡萄的想法。童进礼立即与服务团果树专家吴大燊赶到张家,一边询问其种植计划,一边查看其农地土质,双方形成共识。第二天,张金龙就动手整理土地、搭建葡萄架,服务团四处联系,帮其引进“藤稔”“板田胜宝”“高妻”“金峰”4种葡萄良种。服务团跟踪服务半年,张金龙试种8亩葡萄获得成功,建起武夷山市第一个葡萄种植基地。南岸村村民在张金龙的带动下开始试水葡萄产业,第一批有3户,随后又有10多户跟进,种植面积达20多亩,年产值达100多万元。
“第二部”:从一个村发展到一个乡镇。葡萄种植助农增收在南岸村取得成功,服务团趁热打铁,14位老专家齐上阵,帮助兴田镇发展葡萄产业。他们把好选种关、栽培关、防病关、质量关和推介关,把南岸村葡萄基地经验辐射到该镇南源岭村、兴田村、仙店村等7个建制村,培育葡萄种植户120多户,种植葡萄品种12个,种植面积达400多亩,实现年产量75万公斤,年产值达600多万元。
“第三部”:从一个乡镇发展到七个镇街。服务团把壮大葡萄产业作为重要目标,瞄准有种植条件的武夷、星村、五夫等7个乡镇(街道)的21个建制村,加大力度,多方扶持,如兴办葡萄专业生产合作社12个,邀请省、市葡萄协会专家到武夷山葡萄基地现场指导10多次,多次组织葡萄专业户到省内外参观学习取经,选送6个优质葡萄品种参加省农业厅举办的葡萄评审鉴定会,协助葡萄生产合作社在网络等多渠道销售葡萄。
经过老科协农村科技服务团10多年的摸索、实践、帮扶,目前武夷山全市葡萄专业户发展到212户,年产量达322.5万公斤。同时,武夷山市还建立6个葡萄种植示范基地、5个葡萄旅游观光园。“美人指”“夏黑”等葡萄品种分别获评南平地区葡萄品牌金奖、优质奖;“甬优一号”和“醉金香”两个葡萄品种,分别获评2013年全省葡萄优质果综合金奖和铜奖。(熊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