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传情 根植两岸

2017-08-10 10:50:00 来源: 南平市科协 、《福建日报》 作者:朱力南

image.png

image.png

南平市松溪县、政和县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毛竹资源丰富,近年来木竹茶盘、日常用具等木竹具加工已经成为两县域经济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面临着产品工艺水平创新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亟需解决。在省科协的大力支持下,8月4日至9日,省科协闽台科技交流中心、南平市科协联合组织台湾专家闽北行活动,邀请台湾园艺花卉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理事长陈江泗、台湾文化产业联盟执行长张家琪等7位竹木根艺专家,前往松溪、政和、建瓯、武夷山等地,开展竹木根艺技术交流、讲座培训、咨询指导、项目合作等活动,帮助提升竹木制品加工产业创新水平,拓展竹木制品营销渠道,服务精准扶贫工作,促进闽北竹木加工产业发展。南平市科协主席陈苍明、省科协闽台科技交流中心办公室主任秦竟及有关县(市)领导参加活动。

创意设计:合作需求强烈

上世纪90年代,松溪仿古家具产业兴盛,生产企业一度超过100家,仅雕刻工人就有2000多人。然而,由于未能制订统一的行业标准,以及产品设计、创新能力不足等原因,产业发展遭遇困境。

松溪县茶具商会会长李兆慧介绍,吸取过去的教训,松溪对近年来兴起的硬木茶具产业规范了行业生产标准。不过,产品创新、设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李兆慧以其创办的慧通工艺品公司为例。去年以来,慧通产品线上销售1000多万元,约占销售总额的15%。互联网和移动端销量提升,显示40岁以下的消费者对于硬木茶盘的关注度在提高。“老师傅设计的产品类型和风格,肯定会与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有落差。”李兆慧说,希望两岸业界加强合作,“对台湾设计师的设计方案,是我们一次性购买,还是从销售中提成,都可以坐下来谈”。

建瓯根缘工艺品公司董事长叶前荣表示,目前公司的设计师就是以前带的几个徒弟,他们都依照以往经验制作根雕产品。“我们目前定位于商品房客户,也就是中高端生活化根雕用品。台湾三义木雕产业发展较好,希望有机会与台湾的团队合作。”

老手艺如何嫁接新创意?台湾苗栗青年木雕师吴宗彦“脑洞大开”,建议颇具地方特色的松溪版画民间技艺,可以尝试与硬木茶盘产业进行对接,“反映农事生活的版画艺术,勾勒在茶盘上面,能显现出强烈的地方文化色彩”。

台湾木雕师陈佩吟则建议,闽北业者可以借鉴台湾观光工厂的理念,加强与消费者互动,用DIY等方式,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黏性。

台湾文化产业联盟执行长张家琪说,闽台同根同源,双方可以结合各自在文化创意和量化生产方面的优势,比如成立虚拟设计中心或设计产品交易中心等平台,实现传统产业的活化升级。

经营模式:期待携手创新

在政和县茗匠竹艺科技有限公司里,台湾“亚洲大学”、德林大学的5名实习生正与大陆实习生混合编队,共同进行茶室空间设计和竹茶盘产品开发等校外实践活动。

日前,茗匠公司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的竹产品创意产业园刚竣工。公司负责人李启辉介绍,茗匠目前开发各种竹制茶具100多种,去年销售额约1.1亿元。虽然企业发展较快,但是转型升级的压力同样存在。建设竹产品创意产业园,就是希望在经营模式上进一步创新。此外,该公司还与两岸设计团队、高校等进行产品研发合作。

张家琪表示,岛内转型成功的业者大多是在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比如与休闲旅游结合的观光工厂,与关联业者进行的异业结盟等。他建议闽北传统产业可以嫁接当地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尝试开办观光工厂;也可以将竹木根雕制品与建盏、版画等地方特色鲜明的产业结合,推动异业结盟、联合包装行销等。

陈江泗认为,转型升级是两岸企业面对的共同课题。“特别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两岸青年的创意交流,有助于传统产业行销模式的升级改造。”

在传承人培养方面,台湾专家建议,闽台业界可以共同探讨传统产业与传统文化的衔接、传统工艺与创新创意的融合等,点燃两地青年人对于传统产业的热情,将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生产力,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朱力南

[责任编辑:陈琳]
深度报道 |热点专题
焦点图片 | 速览天下
本网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