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红遍时—写在南平市老促会成立20周年之际

2018-01-04 16:58 来源: 闽北革命老区  作者:

    巍巍武夷山,见证着闽北大地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

    滔滔闽江水,诉说着这块热土只争朝夕的进取历程。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1931年毛泽东诗词《如梦令·元旦》就深刻诠释闽北光辉的历史。老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新中国建立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基。

    这里,1926年就建立了闽北第一个党支部,1930年建立闽北苏区,苏维埃政权遍布闽北。这里曾是中共闽赣省委、福建省委等党组织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方志敏、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闽北留下战斗的足迹。“下梅暴动”就发生在武夷山下,闽北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为新中国建立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

    20年前,为了闽北革命老区的建设和发展,一群或岁满甲子或安知天命的桑榆老人走到了一起,南平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以下简称:市老促会)正式成立了。从那时起,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心愿——“让老区群众尽快过上小康生活”,市老促会和各县(市、区)老促会一道携手并肩,忠诚践行立会宗旨,以促进老区加快发展为己任,肝胆相照、风雨同舟、息息相通,共同为实现老区伟大复兴梦而努力奋斗!

    市老促会20年的历程,是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步伐走过来的,是很不平凡、很不寻常的20年。20年来,市老促会这批退而不休的老领导、老同志、老党员,为了老区建设和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继续发挥着余热,贡献着力量;他们不计名利,不辞辛劳,顶烈日、冒严寒,足迹踏遍了闽北大地,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在老区的路线方针政策;他们立足实际,积极作为,为闽北老区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他们在革命老区的山道上留下了一串串深深的足迹,奏响了与全市313万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华丽乐章。

    开展老区宣传

    在扩大老区影响上发挥作用

    解放这么多年,什么是革命老区,还有多少人说得清?现在是开发热、特区热、歌星热、球星热。革命老区,很多人都淡忘了。因此,市老促会要干的头一件大事,就是要下大力气宣传老区,宣传老区的奉献精神,扩大老区的影响,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解老区,让老区走进每个人的精神世界!

    20年来,市老促会紧紧围绕“唱响摇篮曲,打好老区牌”的老区宣传工作目标,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老区,把宣传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来抓。

    “我闽北、是老区,地域阔、僻壤多;兴民主、革命早,斗争烈、基点广……”这是时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长裕编撰,1997年出版的《闽北老区三字经》。该书是郑长裕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在重温《闽北革命史》的基础上,用464句,1392字,对闽北老区革命历史的沿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以三字言形式,作了简要概括和重点的叙述,开创了老区宣传的新形式。

    1999年,为编写《闽北革命老区》一书,时任编委会主任廖荣元,主编郑长裕等人与老区办的同志一起加班加点,逐字逐句撰写,甚至在住院期间仍坚持审阅修改书稿。经过三年努力,于2001年7月1日前正式出版,为建党80周年和建国52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在当时全省9个地市中率先完成老区志的编撰工作。2008年11月至2009年9月,时任会长廖荣元亲自组织市老促会和老区办及全市各县(市、区)编写《闽北老区乡镇革命史》,把闽北革命老区的乡镇光荣历史保存记录下来。

    不仅如此,市老促会还协同有关部门,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站、报刊等新闻媒体宣传老区;广泛收集刊登红色史料;同省老区办、老促会、省电视台等合拍了《八闽红土地》老区纪实片,开办了“闽北革命老区”网站;市老促会成员亲自动手撰写大量文章,在中央、省级媒体发表。

    2014年国庆黄金周期间(10月1日至14日)的黄金时间段,一部十一集反映闽北革命重大历史事件、革命历史人物的电视宣传片在南平电视台播出。首集由时任市委书记裴金佳主讲,他的开篇讲话题目是《弘扬苏区精神,推动跨越发展》,最后一集由市长林宝金作《让闽北苏区更富更美》的演说。时任会长魏林钦还应邀到10个县(市、区),在市直机关,在市委中心组作《重温闽北苏区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提高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实效》的报告,听众达3000多人次,在干部群众中取得良好反响。

    20年来,在市老促会的促成下,《武夷山革命斗争史》、《浦城革命老区》、《建瓯革命老区》、《政和革命史》和《建阳革命史》等书相继出版。赤石暴动纪念馆、邵武苏区纪念馆、建阳苏区纪念馆、松溪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太阳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延平南山村尾“中共闽浙赣省委旧址纪念碑”、吉溪“闽江地下航线纪念碑”等也相继落成,成为国家级、省级或当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2009年5月4日,武夷山、光泽、邵武、建阳四县(市)获“原中央苏区县”光荣称号;2011年3月8日,浦城被确认为“ 原中央苏区县”; 2013年7月13日,松溪、政和、建瓯、延平、顺昌五个县市区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至此,我市万山红遍,实现“ 中央苏区”全覆盖。

    深入调查研究

    给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

    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更是市老促会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20年来,市老促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着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紧紧围绕本市和本县(市、区)老区发展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每年都组织调研,先后提出420多项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依据,不断推进老区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2004年,全市在公路水泥硬化、农村人饮水、电力、广播、电讯等“五通”上打攻坚仗,其中“五通”中的路通是最艰巨的。市老促会在调研后向时任市长陈桦提出应对老区村公路硬化给予资金倾斜的意见,得到陈桦认可,同意在原省、市正常补助的基础上,对革命老区每公里再补助1万元,仅此一项就为老区人民多补助到5800多万元,加快了老区村的公路建设,老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都因获得政策扶持而日臻完善。

    2008年4月,市委把闽北十县(市、区)“申苏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委“申苏”工作领导小组聘请市老促会顾问郑长裕、时任会长廖荣元为“申苏”小组顾问,廖荣元、郑长裕为“申苏”工作提出“加强资料收集”、“增加工作力度”等建议,并亲自深入武夷山、光泽等老区乡村和基层干部座谈,推进“申苏”工作。2009年7月1日,市委举行庆祝“申苏”成功及建党88周年大会,廖荣元、郑长裕及武夷山市的张金锭等一批县(市)老促会的老同志当选为“申苏”工作先进工作者,市老促会获“申苏”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并得到市委表彰。

    2014年2月9日,时任市委书记裴金佳对市老促会2013年报送的《绿色发展生态建村》等三篇调研报告作出批示,指出“三篇调研文章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提出的建议很有借鉴意义”。这些调研文章在有关部门部署工作时起了参谋作用,对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千亿旅游产业、提高新农合水平、搞好乡村医疗等工作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全市各级老促会共组织调研450多次,写出调研报告630多篇。这些报告紧紧围绕历届市委、市政府关注,老区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倾听呼声,传递信息,努力将老区人民的诉求和期盼转化为党和政府支持老区的政策措施,并分轻重缓急,加强协调沟通,积极跟踪落实,力促一些困难与问题得以解决。

    关爱革命五老

    把党的温暖送到他们心坎上

    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为革命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关心革命“五老”及其遗偶人员和老区困难群众,是市老促会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让他们安享晚年、脱贫致富,始终是老促会所有老同志牵挂的问题。

    1996年,时任市老促会会长张耀邦、常务副会长郑长裕与老区办同志经过调研,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南平市“五老”生活困难情况及解决办法》的报告,反映“五老”和遗孀生活困难的问题,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1998年,我市出台政策:从1999年开始,3年内“五老”定补随着经济的增长逐年递增10%,对“五老”遗孀也予适当补贴。2005年,全市“五老”生活补贴已超过省定无依无靠205元,有依无靠130元的标准,遗孀每月也能得到30-70元补助。2015年,全市“五老”生活补贴已升至人均670元至900元,其中武夷山市人均达900元,遗孀因各县不同,也达100元至360元不等。同时,实行了“五老”医疗优惠制度,形成了关爱“五老”的良好氛围。这就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体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温暖,增强了革命“五老”的荣誉感,从而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2015年7月,经过策划,市老促会牵头引进了华厦眼科集团,在闽北开展“关爱苏区 千万华厦基金光明行”活动。该活动已经走进建阳、政和苏区,为老区患有白内障的眼疾者实行筛查、诊治、免费治疗,目前千余名老区患者已成功实施了手术,重获“光明”。

    心系老区教育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笑得灿烂

    多年来,市老促会高度重视老区贫困学子的就学问题,采取“广争外援、深挖内潜”的措施,多方动员联系,积极牵线搭桥,认真组织实施“爱心助学”工程,力争把这项福泽老区人民的好事、实事做细做好。

    2002年秋,市老促会成功获取了爱国华侨黄仲咸先生的捐资助学资金。至此,每年举行隆重的颁发活动。

    黄仲咸 于1990年创建南安市黄仲咸教育基金会。2004年9月28日,又在此基础上创建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该基金会最重要的项目,就是找到家庭贫困需要帮助的孩子,每年捐款以资助其学习。而选择最合适资助对象,并把钱顺利送到孩子们手上,成为市、县老促会工作的一件大事。

    在学子领到奖学金后,市老促会要求各县(市、区)收集评送学子们的感恩书信,并编辑成册。数据显示,12年来共有14292名学子获得黄仲咸奖学金,共计840.6万元。现在,这些学子当中已有12600多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祖国建设的人才。

    同时,各县(市、区)在黄先生捐资助学典范带动下,也发动本地企业家、社会各界建立起各层次的助学经费,如延平区老促会和巨口乡、塔前镇等基层老促会从2005年开展发动并建立了助学基金、至2014年,共筹集400多万元,其中巨口乡达170多万元,塔前镇达75万元,帮助许多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做好“促”字文章

    为老区的美丽建设添砖加瓦

    老区发展慢的重要原因是基础设施普遍薄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老区的发展,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需要党委、政府的支持,更需要的是资金的保障。

    市老促会是社团组织。他们在“促”字上作文章,促进中央、省、市关于老区建设的决策实施、政策到位和措施落实;促进社会各界深化老区认识、增强老区意识,以实际行动回报老区人民,支持老区建设;促进老区人民弘扬老区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

    1997年4月,时任市、区老促会顾问李怀智、常务副会长郑长裕等人在延平区南山镇调研时发现,坑仔源村山体断裂,可能出现滑坡,危及群众安全。便立即向市委递交了《关于延平区南山镇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情况反映》的调查报告,引起市、区领导的重视。市主要领导作了批示,使得当年坑仔源村被列入“造福工程”,进行新村建设,第二年就搬出了大山。当年,市领导又在南山镇召开扶贫攻坚奔小康现场会议,有关部门伸出援助之手,共支持26个项目,合力拨款168万元,拨付周转金296万元,有力推动了南山镇革命老区的建设。

    廖荣元2006年从副市长的位置退休后,作为厅级下派村支书来到武夷山革命老区坑口村,支持老区建设。在此期间,他解决了村里的饮用水问题,促成了村里的五坑公路的改扩建和路面硬化,解决了村里的电讯、文化中心建设、小学寄宿学生的蚊帐等问题。他在村里工作期间,做到不张扬、不宣传、不炒作、不给基层添麻烦。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只想为老区的发展帮点忙,出点力,做点事。”

    2014年7月,市老促会联合市扶贫办奔赴6个县作科学扶贫、精准扶贫调研,提出了提高帮扶贫困对象的精准度,提高扶贫政策措施的精准性,提高扶持工作的实效性等三条建议;2015年9月,市老促会老同志又深入浦城、顺昌等老区县进一步提出了扶贫攻坚、精准扶贫“强化领导责任,健全扶贫队伍,建立专项基金,创新金融服务”等四条意见。

    多年来,市老促会始终把推动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政策作为重大工作来抓。2008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革命老区发展的实施意见》;2011年12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中共南平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政策文件是老促会根据省上精神,结合本市老区情况,经过调研反映,市领导采纳了许多建议而综合集体智慧产生的,对促进闽北苏区发展起了极大的引领性又具操作性指导作用。

    抚今追昔,饮水思源。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老区和老区人民,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老区建设是一项崇高的光荣的事业。促进老区建设是一项既有政治意义又有社会影响的工作。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老促会组织一定会在促进全市老区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再作奉献,再创辉煌!

    摘自:闽北日报 第2版

    2015年11月20日

(责任编辑:姚心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