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苏区发展亮点纷呈花絮芬芳

2018-01-04 18:02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黄大兴、张金锭、兰文武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我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根据“十八大”提出加快革命老区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最近翻阅了武夷山在上个世纪30年代火红的苏维埃时期,以这里为中心的1928年10月至1930年10月,闽北苏区的第一次农民武装暴动、第一支工农红军55团、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第一次土地改革,均在崇安的红土地进行、成立和建立。时逢1931年1月至7月,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中共闽北分区委、闽北军分区又先后在崇安成立,崇安成为闽北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鼎盛时期闽北苏维埃的面积横跨福建、江西、浙江3省边陲25个县的红色城池,在闽浙赣苏区各块根据地中面积居首位,在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闽北苏区的光辉史册中,我们惊喜发现闽北苏区金融财政与经济发展的资料无比丰富,是一座瑰丽的大宝库。发掘这座宝库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和借鉴的财富太多了。现择选金融财政与经济发展上的两个创造性工作及五个特征介绍于后,以飨读者。

    闽北苏区金融发展史的亮点

    在火红的苏维埃时期,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将建立苏区金融体系和财政制度,作为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政权的需要,把它放在支持和取得革命胜利必不可少重要位置上,努力打造苏区金融发展史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鲜明特征,即三朵花絮上。

    花絮一 体现民主的十项基本任务:一、在各级苏维埃政府中成立财政经济委员会,负责苏区财政经济的领导工作。二、建立工商企业机构,形成由国营、合作社、私营三种经济成份组成的商业体系。三、兴办信用社组织。四、整顿财政,对收入和支出实行统一的管理。五、建立预决算制度。六、统一货币发行,控制现金(指金银)出口,充裕战费。七、吸收资金,发放贷款,支持工农业生产。八、发行兑换券,沟通内外贸易,打破敌人经济封锁。九、代理金库,支持财政。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将财政部的金银全部拨给银行,由银行代理金库。十、领导信用合作社,实行低利信贷,消灭高利盘剥。

    花絮二 体现民意的七种存款业务:一、储蓄存款。储蓄存款有:零储零取;零储整取;整储长取;整储零取;短储长取;长储短取。储款的期限分为1个月、2个月、3个月至12个月和活期共13种。苏维埃政府要求闽北分行鼓励群众踊跃参加储蓄,以扩充银行基金。二、机关和商店存款。苏区的企事业和机关单位收入的款项,都存入当地银行。三、工业存款。随着闽北苏区和各县工业生产的发展,不仅赢得了利润,也增加了银行存款。四、筹款存款。筹款主要靠打土豪。当年红军每攻打一个集镇,均向土豪筹款。筹款入库要经过3道手续:政卫局(裁判部)查实物;监督人员和经办人员点数;银行核实收帐。五、税收存款。正常收入的税收项目有:营业、进出口、烟叶、酒、屠宰等税,还有房产税和水碓、榨油、制糖等租金。仅这几项税款收入的总额就占苏区财政预算收入的76.6%。六、发行公债和募捐存款。苏维埃政府多次发起募捐和发行公债,作为筹集战费和经济建设的资金。1933年9月,闽赣省作出决议,规定闽北分行发行经济公债20万元。1934年7月,闽赣省发行了“粉碎敌人五次围攻决战公债10万元。七、节约经济及其他存款。

    花絮三 体现民生的四项贷款种类:一、农业贷款。苏区实行土改后,在春耕、夏种和冬季生产时节,银行及时给申请贷款的生产合作社和农户发放耕牛贷款和农具贷款。这些农业贷款利率很低,利息不超一分五厘。农业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生产,促进了粮食增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二、工业、手工业贷款。苏区的工业、手工业生产,在1932年至1933年间,进入了兴旺时期生产中急需的资金也随着增加。银行对这些急需的资金,均及时发放贷款,使苏区的各类工厂,特别是新办的工厂,以及手工业厂家能按计划投入生产,确保苏区工业的发展。三、商业、小商贩贷款。苏区有消费合作社、工农商店、工农药店等商业部门,银行对它们中的公营企业的贷款办法采取,购货时到银行贷款,销货后将收入归还银行,利率为3厘。经营点心、米糖、谷酒、米粉等小商贩中所缺的资金,银行也给予贷款支持。四、个人贷款。因受到自然灾害及其它影响而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银行也视情发放贷款,及时为受灾和生活困难者排忧解难,有效地密切了苏维埃政府和老区群众的鱼水深情。

    闽北苏区经济发展史的亮点

    在苏维埃大发展的时期,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将抓经济和发展生产、解决苏区的民生问题、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保障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放在重要地位,精心打造经济发展史的亮点,重点体现在以下五个鲜明特征,即五朵花絮上。

    花絮一 建立生机盎然的农业。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在开展苏区建设的工作中,把农业生产作为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第一位工作来抓。(一)实行土地改革,把豪绅、地主和富农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群众耕种,解放农村生产力。农民欠豪绅、地主和富农的债务一概勾销。这项举措,使苏区农民获得了根本利益,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喜气洋洋地开展农业生产。(二)制定和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使广大农民成为农、林、牧、副业生产的主人。(三)开办信用、生产、耕牛、农具等合作社,使农民得到所需生产资料和兴修水利等方面的物资和资金,确保了农业生产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还在各县苏区开展了队与队、村与村、乡与乡、区与区之间的生产劳动竞赛活动,苏区农业生产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

    花絮二 创办种类齐全的工业。闽北苏区纵横300余,那时凡成立了县一级红色政权的地方,都开办有农具、硝盐、榨油、被服、制革、造纸、印刷、木桐、木炭、笋干、茶叶等工厂,这些工厂保障了在战争条件下苏区红军的军需给养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为红色区域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闽北苏区工业的中心基地在红色首府大安,共有10几家工厂,生产的产品、产量和产值,在闽北苏区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苏区的工厂不仅生产军民生产生活需要的日用产品,而且还生产武器弹药,在“上梅暴动”、“路下桥暴动”、“东坑暴动”期间,就开始建立土枪土炮制造所,生产武器供起义农民使用。1929年10月成立崇安红军55团,闽北苏区进入以革命武装为后盾,进入创建苏维埃政权热潮时期,在崇安岚谷成立“岭阳兵工厂”,大量生产步枪、土炮和土地雷等武器,保证了闽北苏区政权建设和武装斗争发展的需要。1932年,闽北红军拥有1个独立师、4个独立团、6个游击大队、1个赤卫军计1万多人的武装集团,为了与建立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武装发展相适应,“岭阳兵工厂”从岭阳搬到大安,升格为“闽北兵工厂”,设立机械、修理、子弹、炸弹和翻砂5个科,生产高峰期,每月可制造各种枪支1000余支,制作炸弹、地雷1万多个,生产手榴弹二三千枚,子弹15万多发,供给闽北红军游击队作战需要。这种具有规模性、批量性的军工生产线,在闽浙赣和中央苏区军工生产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花絮三 开办兴旺繁荣的商业。闽北苏区商业相当繁荣,组织形成有公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和私营商业三种,其中合作社商业占苏区商业主要成份。闽北分区成立合作总社,各县苏成立合作社。各级合作社经营茶、木、竹、菇、笋、纸,以及生产和生活必需品为主。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在推进苏区商业繁荣的过程中,遵循苏区的经验规律,本着繁荣发展的原则,制订了各种正确的商业政策,允许私营商业与公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并存,允许经营京果、百货、布匹、药材等。这种三个经济成份为一体的商业,干部群众把它概括为五个有利:有利繁荣苏区市场,有利活跃苏区商品流通,有利苏区军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有利确保革命战争物质需求,有利打破国民党对苏区的经济封锁。这些历史经验,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花絮四 开创活跃开放的外贸。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搞活对外贸易,并在崇安与河口、崇安与浦城、崇安与建阳、水吉等赤白区边界重要出口处设立对外贸易处。闽北苏区全盛时期,各县苏区都建立了对外贸易处,组织出口苏区的茶、木、竹、笋、纸等大宗产品,输入苏区急需的盐、布、铁、药品等物资。这种在赤白区边界实行的开放贸易,体现了五大好处:(1)推动赤白区域的商品交流。(2)促进苏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3)增加苏区税收财政收入。(4)培养一批懂外贸工作的干部。(5)有利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据一份历史资料记载:1932年闽北苏区进口商品总额为124266元,出口商品总额为198755元,出超74489元。闽北苏区在30年代就开展了对外贸易,这表明闽北苏区领导者具有很强的开放意识,在巩固和发展闽北苏区经济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花絮五 建立稳定的金融货币。闽北苏区于1931年7月就拥有苏区自己的金融组织,成立了财政管理机构,对苏区整个经济实行统一管理。闽北苏区银行发行的纸币和银元都是自己印制和制造的。纸币面值有壹元、伍角、贰角、壹角4种,每年印制一次,每次印2万张,闽北苏区在崇安的大安4年共发行28万多元;印制有面额伍拾元和壹佰元的兑换券。银元有二类:第一类图案是苏维埃标志,统称红洋。红洋分为两种,一种有列宁头像,另一种有粉碎敌人五次围攻的标志,这两种银元为临时军用币。第二类图案按民国银元式样,分大人头、小人头、龙番三种。这两类银元,最高月产4000多块。闽北苏区金融货币管理机构的建立与运作,这对统一货币发行、控制现金出口、充裕战费,支援战争;吸收资金,发放贷款,支持工农业生产;发行兑换券、沟通内外贸易,打破敌人经济封锁;稳定市场与物价,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提高群众对苏维埃政府的信任,以及为闽北苏区经济的繁荣与健康发展,使闽北成为“红旗不倒”的红色根据地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在领导、制定苏区政策,关系苏区命运和民生的重大问题上,始终紧抓发展苏区金融财政与发展苏区经济作为工作重点,以确保闽北苏区党的建设壮大、军事斗争的胜利、红色政权的巩固。在革命战争年代,闽北苏维埃政府制定政策、发展经济、重视民生、发展金融、搞活市场、开放贸易、稳定货币、支持实体等等,真是亮点纷呈,花絮缤纷,有着许多创造性的经验。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和将来的革命和建设有着极其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在指导闽北老区的金融财政和经济发展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传承和借鉴作用。(黄大兴、张金锭、兰文武)

(责任编辑:姚心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