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报农民何须酬——记老科技特派员谢福鑫先进感人的事迹

2019-09-26 11:30:00 来源: 福建省南平市科协 作者:林金树

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老科技特派员、南平市葡萄协会原会长谢福鑫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也是农民的孩子,小时曾目睹干旱或农作物受到病虫害的影响,每天能吃饱饭便是他儿时的梦想,学习农业便成了他的首要选择。从小就感受到广大农民对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渴望,切身体会到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往往在“最后一公里”出问题。他走出校门全身心地投入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研究工作中,凡事想在前、干在前、苦在前。始终把农业、农村、农民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他经常深入农村因村施策、因户施法,特别注重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千方百计地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他对待科技特派员工作无怨无悔,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被党政领导和基层干部群众称为暴雨雷霆后的彩虹,在科技特派员工作岗位上谱写着一个老科技工作者的精彩人生,他获得过诸多荣誉,如同盛开的莲花,虽脚踏淤泥,却奉献出缕缕清香。

扎根农村服务农民

为发展葡萄产业谢福鑫老科技特派员长期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忠诚履职,他以一名科技特派员的身份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无私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凭借对葡萄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从来从没有占用集体一分一毫、抽过群众一根烟、占过农民一分利。他的古道热肠,与他接触过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竖起大拇指,称道他为“热心肠老谢”。他针对闽北农村农民发展葡萄的现状,身传言教地开展葡萄新知识的传授和葡萄新技术的培训,在科技特派员工作岗位上多措并举,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忘我牺牲精神,不计得失,不要报酬,全力以赴奋战在葡萄生产第一线,再苦再累他从没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在科技特派员工作岗位上赢得了领导的肯定和同行的赞许,受到葡萄果农的热烈欢迎,圆满地完成一项又一项科技特派员办公室交给的重大任务,老科技特派员谢福鑫坚持以回报农民何须酬为出发点,受到党政领导和农民朋友的一致认可。面对基层葡萄果农的需求,不管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只要他能做到的,都会一门心思地去做。一桩桩小事,书写着一个科技特派员对农民群众的赤子情怀。谢福鑫坚守“三农”、尽心履职,不计得失,不畏艰难,苦干实干加巧干,他在老一辈眼中的实干派,在年轻一代的心中是精通葡萄的技术专家。

弘扬科特派的高贵品质

为了发展闽北葡萄产业,谢福鑫老科技特派员经常是通宵达旦工作,毫不夸张地说有时连走路都在思考葡萄问题。他看过的书本和查过的葡萄技术资料,堆满几个书柜,他写过的稿子超过一人高,他也由一头青丝熬成了白发。他不仅孜孜不倦,达到忘我的境界,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劲。科技特派员谢福鑫与农民处得格外亲、贴得格外近,弘扬科特派的高贵品质,时刻保持着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的不变初心。他从不向组织讲困难、提条件,总是默默无闻奉献自己的光与热,燃烧生命写忠诚。他走到哪儿都是一面红旗,在哪儿都是一块好钢。他的身上看到了一名科技特派员的闪光点和高贵品质,他带着这样一份执念,凭着不服输、肯吃苦的劲头,投入百分百的热爱和激情,开创出闽北葡萄产业的一片新天地,饱浸了全部心血。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不忘初心,真心为“三农”,艰苦奋战葡萄第一线。农民朋友衷心地感谢他: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筑起一道永不调零的风景,他是当之无愧的德艺双馨的葡萄专家、明星科技特派员。无论冬天寒风刺骨,还是夏天高温难耐,他都无怨无悔地工作在葡萄第一线,服务在葡萄第一线,在葡萄生产的季节,那里有葡萄那里就有他劳碌的身影。他还深有感触地说:“党的培养教育和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为我注入了前进的动力和坚定的信心。为国出力,匹夫有责,服务“三农”是我的应尽职责。科技特派员是块砖,那里需要哪里搬”。谢福鑫为了发展葡萄产业不仅贴种苗,义务传授葡萄种植技术,精心观察葡萄生长情况,防治病虫害,尽职尽责为闽北葡萄高产丰收开辟出一条新路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闽北葡萄果农说起谢福鑫,不妨用一句“何人不识君”来表达,这绝不是夸张。

科技特派员的精神不能退

耄耋之年但仍然精神矍炼,腰板硬朗,精神璀璨。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摆谱,地地道道是个认真干实事、做大事的人。谢福鑫老科技特派员十分动情地对我说:“职务和岗位当退就退,但共产党员职责不能退,科技特派员的责任、精神不能退,只要身体许可还是要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多做对党对农民有意义的事”。谢福鑫老科技特派员退休后16年来,发挥自己葡萄专业特长,积极举办葡萄种植技术培训班,开展葡萄技术讲座,传播葡萄生产信息,推广葡萄种植新技术,开展葡萄科学研究,全方位为果农服务。谢福鑫退休后他给自己订下的目标是,每年“走万里路程,办百场培训,富千家农户”。如今的闽北葡萄一步一步前行,一级一级上台阶。他随身携带的工具包里,装满了园艺工具、专业书、培训教材、病虫害图谱等日常生活用品。有了工具包,他随时随地可以做技术示范,开展技术培训。有时碰到农民不在现场,果园管理又不到位,他就用防水记号笔把技术要点写在薄膜条上,挂在果树枝头,让果农一到果园就明白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挂在果树枝头上并留下自己联系电话。这种课堂在田头、讲稿在枝头的形式,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葡萄果农反映科技特派员谢福鑫推广葡萄生产技术,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他将田间地头作为他的办公场所,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农户的果园或品种科技试验园,开展葡萄科普宣传,传授葡萄管理技术,与果农一起研究葡萄种植技术,帮助解决葡萄生产上遇到的技术难题。他亲自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400多期,培训果农5000多人次。把家里的电话号码通过报纸、电台公布、承诺葡萄种植户随时可以免费提供技术咨询,住宅电话成了葡萄生产技术的“110”,在葡萄生产的关键时期老谢家的电话响个不停,每天多达几十个,他总是有求必应,不厌其烦地耐心解答。

葡萄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谢福鑫在科技特派员岗位上尽情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时时处处充满着激情,为果农创造了无以计数的“方便”。他自己垫资数万元,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了160多个葡萄新品种,建立了福建省第一个葡萄品种试验园,开展葡萄科学研究,经过长期试验,筛选、推广了10多个品质优良、高产丰收、适应闽北生态环境的葡萄新品种。他不断总结,勤于笔耕,撰写20多篇葡萄科技论文,牵头组织编写《闽北葡萄栽培技术》手册,《闽北巨峰葡萄栽培历》和《闽北葡萄病虫害防治历》,编辑印发《闽北葡萄》学术论文集、《武夷生态与气象》技术资料,先后引进葡萄新品种170多个,新技术11项(如套袋技术,生物菌肥,限产保质,山地葡萄,葡萄酿酒等技术)。现在南平地区种植葡萄6万多亩,产生要济效益8亿多元。正常年份葡萄平均亩产值7000-9000元,葡萄园秋冬套种蔬菜爪果或中药材2-3茬,亩产量可增收3000-5000元。此外,还引进欧亚种葡萄的成功经验成。如红地球、瑞必尔、美人指等新品种,亩产量超万元,最高可达2万元。他分别在9个县(市|区)建立葡萄标准化生产和绿色产品生产等示范基地12处,组建50多支葡萄流通队伍,每年7-8万吨的葡萄鲜果销往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及上海、广东、淅江等。培训指导农户酿制葡萄酒、葡萄醋、葡萄汁。全市家酿葡萄达10万多户,转化葡萄小粒果实5000多吨,为提高葡萄附加值,闯出一条新路了。为帮助农民发展葡萄业,他亲自帮助农民搭建葡萄棚。还有一部分农民没有钱发展葡萄生产,他毫不犹豫地负责担保,积极帮助农民发展葡萄贷款、筹资。通过面对面、手把手传授葡萄大棚种植技术,经过他的身传言教、典型示范、普及推广,闽北葡萄产业在他的不断努力与技术指导下,从1984年的100株,发展到6万多亩,产值8亿多元,闽北已成了全国闻名的葡萄生产基地。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

谢福鑫老科技特派员默默地付出自己的辛劳,在得失面前他总是理智淡然,在荣誉面前他从不斤斤计较,然而荣誉与辛劳同在,收获与汗水并行。他先后40多次受到国家、省和南平市有关部门表彰和奖励,曾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福建省优秀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南平市明星科技特派员,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被中国科协和福建省科协评为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被福建省科协评为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和福建省优秀科普志愿者等光荣称号,多次受到南平市委、南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由于他对“三农”贡献业绩突出,他还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评为UNDP项目优秀科技特派员。面对这些荣誉和光环谢福鑫老科技特派员总是谦虚地说成绩是对他的鼓励和鞭策,他感受到特别光荣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受到肩上的责任。 谢福鑫更是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展开下一步工作。谢福鑫老科技特派员对我说:“党和人民培养了我,我要用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术,为党和人民多做事,这是技叶对根的反哺。今后我要在科技特派员这个岗位上勤奋地工作,不懈努力,在我的有生之年,继续发挥余热,勤奋度夕阳,尽到一位老科技特派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决心以回报农民何须酬为落脚点,为葡萄果农多做力所能及的事”。

[责任编辑:陈雨薇]
深度报道 |热点专题
焦点图片 | 速览天下
本网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