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案例——延平区洋后镇大禄村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南平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绿盈乡村”建设为抓手,梯次推进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乡村生态振兴村建设,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重点促进产业兴旺,以生态文化培育为基础增进乡风文明,以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取得治理实效,走出了一条建设生态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促进的路子,涌现出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
“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着力补齐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短板,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延平区洋后镇大禄村
延平区洋后镇的大禄村,位于闽江支流武步溪上游。在洋后镇 32 户贫困户中,大禄村占了 23 户。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之前,村里蓄水池容积小,且没有净水设备,每遇下雨天,水体就变得浑浊;水从铁质的输水管道流出,有时还有铁锈的味道;到了干旱季节,蓄水池里的水量又难以满足全村的用水需求,村民的安全饮水一再陷入“窘境”。为此,大禄村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多渠道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让安全水从源头流到“龙头”,切实提升农村人口生活质量。
▲大禄村自来水厂净水设备
补齐短板保源头
大禄村为保障水源水质,加强了对水源地涵养林建设,成立了巡林护林小组并聘请护林员3名,对林区开展巡逻监督、开展树苗防护工作。以多种方式向群众大力宣传保护林地重要性,并设立监督举报平台和电话,鼓励群众对污染和破坏饮用水水源和林地的行为进行制止和举报。实施大禄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建拦水坝、初沉池,增设净水设备,铺设耐晒环保的PE输水管道,改扩建大禄主村及西边自然村2处水厂,受益人口约1250人。村里的贫困户更是这次饮水工程改造的受惠者。“这次改造工程,贫困户费用是全免的,水费也只收半价。”村支书刘振云说。
▲大禄村
加强检测保水质
为及时准确掌握大禄村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和变化趋趋势,客观、公正地评价农村饮用水卫生质量,及时发现饮水安全隐患问题,让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我村所聘用的2名水厂管理人员将不定期的开展水质抽检工作,将水厂的水质进行采样并送至延平区环境检测站或区防疫中心检测。对汛期期间,将加大对水质检测次数。“现在不管是干旱还是暴雨,都不用担心水量和水质了。”村主任詹漂龙说。
▲大禄村
建章立制保长效
积极推动明晰工程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引入市场机制,创新运行管理模式,探索新的服务模式。聘请了两名水厂管理人员专门管理水厂,并签订合同,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水厂正常运作。为进一步完善自来水厂生产管理责任制,保证我村生活、生产用水,大禄村制定了包括自来水源头的管理、药物投放制度、水厂范围的管理等方面管理制度。
▲大禄村竹灯桥民俗活动
大禄村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保障了村民的饮水安全,让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农村群众家家户户都能吃上洁净水、安全水、放心水。此外,大禄村还大力发展“生态种养”新项目——稻田养鱼,采用以“支部+公司 +农(贫困)户”的方式 ,带动33户农户(其中贫困户3户)种养92亩“稻田鱼”,一水两用,一地多收,改变了传统大量施肥、大量用药的错误生产模式,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对水源地的影响,实现了水稻和稻田鱼双丰收,促进了村民增收,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