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区下岚村: 致力转产转业谋发展 培育水美经济新业态

2020-08-25 17:31:52 来源: 区委乡村振兴办、区新闻中心炉下镇 作者:

“在科特派的帮助下,我们从传统的池塘散养变为精准‘圈养’,产出的鱼品质高、市价好,周期短,实现了效益最大化。”日前,在樟林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炉下镇下岚村村民林顺兴说起科技特派员制度对循环水养殖发展的贡献,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去年以来,延平区下岚村紧抓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20周年在炉下镇召开现场会的契机,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着力现代休闲渔业产业示范项目打造,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打造富裕和谐、绿色水美新农村。

致力产业转型,培育水美新业态


有了科特派助推,延平农业发展蹄疾步稳,向着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得益彰的新路迈进。通过村党支部牵头,下岚村组建村级合作社,统一整合村闲置资源,打包开发,依托下岚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并借助科技特派员机制优势,发展现代休闲渔业。

针对退养户转产转业问题,科技特派员指导退养户引入国内先进的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技术,开展集约化养殖,实现由传统土塘“散养”向循环流水“圈养”转变,促进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转型升级。

鱼塘以自动造浪的方法,不仅让鱼“跑步”运动,鱼肉越发鲜嫩,且流水让鱼不带土腥味,吃起来越发鲜味。鱼塘产量比已往传统养法进步了8~10倍,大大提高收益,仅一年多时间就回本获利。

同时,通过建设流水槽、推水装置、自动投饵台、增氧设施、废弃物处理及物联网控制系统,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既提升品质产量,使经济效益提高3—4倍,又净化鱼塘水质,改善了生态环境。

望见林顺兴的养鱼新法很乐成,周围村六七户农户拜他为师。林顺兴成为“技能总监”,发动农户100多名,一对多指导养鱼新技能。其中,养殖户大的鱼池有七八十亩。

产业发展了,富民又兴村。下岚村党支部趁势而上,进一步发挥理学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结合发展“水美经济”,做好“水”的文章,加快建设“农家乐”、采摘园、水上游乐等项目,促进绿色农业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打造绿色宜居宜游的水美乡村。

致力“三治”融合,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


下岚村结合本村实际,不断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通过推进村民自治建设、推动思想道德建设、提升村民法治理念“三治”融合,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一方面,下岚村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落实好农村“四议两公开”制度,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不断深化党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另一方面,该村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夯实文化阵地建设,成立村级巾帼文明志愿队、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乡风评议,褒扬文明新风、反对不良行为。

与此同时,该村定期邀请司法工作人员为村民答疑解惑,开展法治宣传进农村、进家庭、进校园、进企业活动,提高村民法治观念,依法有序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2020年,下岚村荣获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致力环境整治,焕发农村新面貌


自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下岚村围绕“拆、转、治、清、管、查”六个方面综合发力,共签订拆除猪栏协议197户,为转产转业提供了生态基础。

在此基础上,该村大力开展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工作,通过重治“脏”,强清洁;重治“乱”,强提升;重治“危”,强保障;重治“污”,强推进;重植“绿”,强美化的“五重”做法,有效提升了下岚村的村容村貌。

截至目前,该村拆除乱搭乱建乱围临搭及破损广告牌103处,拆除旱厕10座,规整各类杆线43根。(区委乡村振兴办、区新闻中心炉下镇)

[责任编辑:陈泽宇]
深度报道 |热点专题
焦点图 | 速览天下
本网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