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家庭|南平:家庭教育五年规划来了,您关心的都在这

2023-02-13 16:10:00 来源: 文明福建 作者:

南平市关于指导推进

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

(2021—2025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福建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推动“十四五”时期我市家庭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近日,市妇联、市教育局、市委文明办、市检察院、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广播电视台、市科协、市关工委共同制定了《关于指导推进南平市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以法治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为根本目标,聚焦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一步增强指导服务覆盖面、精准度和实效性,为全面促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南平建设发挥重要基础性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家庭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确保家庭教育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2.坚持立德树人。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和根本,把品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重要内容,帮助家长掌握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孩子从小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努力成长为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3.坚持法治原则。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福建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坚持父母主体责任,引导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各级政府和相关工作部门依法履职。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指导服务体系。

4.坚持系统推进。准确把握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部署新要求,始终把家庭、家长和未成年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重解决家长教育焦虑、未成年人课业负担过重、沉迷游戏网络和心理健康等家长关心、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

5.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理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专业人才培养和指导服务渠道创新,强化分类和个性化指导力度。注重数字赋能,推动“数字家教”“智慧家教”与“数字南平”建设同步,大力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科学性、实效性。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制度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充分,指导服务更加均衡、多样和精准,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更加成熟,家庭教育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发挥更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重点任务和策略措施

(一)完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机制

1.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宣传宣讲。推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培训安排。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家长学校等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发挥教师、志愿者、讲师团、“五老”报告团作用,结合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月等各类宣传展示和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宣讲活动,推动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动立德树人家庭教育理念走进广大家庭、融入日常生活,贯穿家庭教育全过程各方面。

2.优化良好家庭环境。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创建“绿色家庭”、评选“五好家庭”、表彰“文明家庭”等活动,选树一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科学教子等家庭典型。深化“家庭教育宣传周”“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月”“我们的节日”“家庭亲子阅读”等各具特色的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将立德树人要求贯穿活动始终,强化思想引领和实践育人,引导广大家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前辈红色家风和新时代文明新风,践行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关注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提高家庭科学育儿能力,鼓励父母加强亲子交流,注重言传身教,共同陪伴未成年子女成长,创造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家庭环境。

3.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在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等常态化设立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专栏专题,打造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融媒体产品。聚焦立德树人家庭教育主题,进一步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家风家教资源,整理创作和宣传一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相关优秀文化作品,在各类媒体、公共场所、楼宇电视、公交等刊播一批公益广告、优秀短视频、微课程,传播家庭教育正确理念和科学知识。充分运用生活化场景、日常化活动、具象化载体,在城乡社区普遍设立新时代家庭观宣传栏、家庭典型光荣榜,抓住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节日契机,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创新展示家风家训、名人家风故事、家庭及家庭教育典型事迹,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每年5月至6月,多部门集中开展家风家教主题宣传,为家庭立德树人提供舆论引导和社会支持。

4. 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和学术团体建立家庭领域研究基地,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培养壮大家庭领域研究队伍,提升研究水平。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新时期家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着力研究家庭教育工作新内容、新路径、新方法,研发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体系,及时推进研究成果转化,为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5. 深化台港澳家庭教育融合发展。建立健全与台港澳家庭教育工作交流合作机制,围绕家庭美德、家庭教育、家风传承,加强闽台港澳基层和家庭交流,通过开展家庭美德论坛、家庭结对联谊、家庭教育研讨等活动,加强家庭教育人才、信息交流,促进家庭教育融合发展。

(二)深化家庭教育法治化建设

6. 贯彻实施家庭教育“一法一条例”。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福建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落实各部门履行家庭教育的法定职责。推动将家庭教育“一法一条例”宣传纳入“八五”普法重要任务,以家庭教育宣传周、法制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法律实施监督,落实强制家庭教育制度,全面推行“督促监护令”工作,引导家长增强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意识,推动职能部门知责明责,担责尽责。

7. 健全家庭教育政策措施。推动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健康教育服务、儿童友好城市(社区)建设等。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聚焦家长教育子女的急难愁盼问题及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出台家庭发展相关支持政策,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措施,推动家庭教育健康发展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8. 加强家庭教育行业管理。加强对家庭教育服务类社会组织的规范管理,依法做好非营利性家庭教育服务机构登记管理。加强对家庭教育服务机构的培育和指导,推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从业人员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工作,支持和引导家庭教育服务机构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构建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9. 探索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推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因地制宜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协助相关部门统筹辖区内家长学校建设、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指导服务队伍培训、指导服务机构监督评估,开发家庭教育指导读本等公共服务产品,及时向有需求的家庭提供服务,形成有地方特色、有群体适应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

10. 巩固发展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推动教师家访制度化、常态化。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经验,推进家校、家园共育。推动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每年至少开展1次面向家长和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做到有制度、有计划、有师资、有活动、有评估。持续举办《家长课堂》,开展“家庭教育”巡讲,建设一批家庭教育特色学校,遴选一批家庭教育典型案例。

11. 加强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推动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社区(村)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文明实践站、妇女儿童之家等普遍建立社区(村)家长学校,城市社区建校率达到90%,农村社区(村)建校率达到80%,家长学校每年至少组织4次普惠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每年至少开展1次面向家长和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做到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专业的师资队伍、有系统的教学计划、有丰富的活动开展、有客观的成效评估。提升家长学校指导服务水平,完善家庭教育档案,统合家庭教育资源力量,健全指导服务制度,努力构建老百姓推门可见、服务可感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鼓励推动有条件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创办家长学校。

12. 统筹利用公共服务场所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医疗保健机构在开展婚前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青春期保健、预防接种等服务时,面向服务对象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婚育、科学养育知识和婴幼儿早期发展宣传指导。婚姻登记机构、收养登记机构通过举办结婚登记颁证仪式、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播放宣传教育片等形式,倡导正确婚姻家庭观,强化青年的家庭责任和义务。鼓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宣传、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发挥科技馆的科普阵地教育功能,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或亲子科普教育活动,积极提供公共科普服务产品,提升儿童和家长科学文化素养。

13.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推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普惠享有,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培育和扶持家庭教育社会组织为家庭提供专业化、规范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满足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求。持续推动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面向本单位职工家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支持社会工作机构、志愿服务组织和专业工作者依法依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14. 加强家庭教育数字化建设。推进网上家长学校建设,积极发展在线课堂,打造精品网络课程,增强互动性服务功能,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拓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服务平台,创作开发短视频、动漫等易传播、易学习的数字化服务产品,搭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家庭教育信息共享和咨询服务平台。推动家庭教育内容融入智慧社区信息系统等社区信息化服务载体和治理平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互联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促进线上线下指导服务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同步发力。

(四)打造专业化家庭教育支持体系

15. 组建高水平家庭教育专家团队。依托高等院校和有关社会机构,广泛吸纳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组建来源多样、学科多元的家庭教育专家智库、师资库,为家庭教育政策制定、课程开发、队伍建设等提供智力支持,并鼓励有条件的单位面向家长提供专业指导咨询。

16. 培育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家庭教育相关课程,加强家庭教育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培养专业人才。依托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职业能力培训机构等,有计划地培育一批立足当地、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人才培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17. 壮大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伍。依托全国家庭教育志愿者注册服务平台,开展志愿者和志愿团体登记注册,探索建立培训激励制度,广泛吸纳热心家庭教育公益事业的专家、教师、妇联执委、儿童工作者、卫生保健人员、“五老”人员、专业社工、家长、大学生等组成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加强家庭教育讲师团建设,开展儿童关爱志愿服务活动,为家庭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五)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精准度

18. 探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均衡发展机制。推动建设家庭教育信息化共享服务平台,依托现代信息网络和远程教育等, 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相关部门在开展区域协作、对口支援中,将家庭教育纳入对口帮扶内容,为薄弱地区提供专家资源、服务产品等方面支持, 推动薄弱地区内生性发展,促进城乡和区域资源均衡配置。

19. 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育儿指导服务。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广泛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创建,做好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在家庭教育方面指导和管理。探索建立托幼一体化服务模式。指导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家庭养育指导培训,为家长及婴幼儿照护者提供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服务,宣传普及婴幼儿卫生保健知识。推动和支持有条件的社区(村),探索利用现有场地建立和完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亲子游戏、亲子阅读、家长课堂、入户家访、宣传咨询等活动,为辖区内家长及婴幼儿照护者提供科学规范的育儿指导服务。将科学育儿知识纳入家政服务培训,提升家庭科学育儿水平。

20. 强化特殊困境儿童家庭教育支持服务。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健全辖区内特殊困境未成年人、留守儿童信息档案,为家庭教育帮扶和指导提供信息支持。发挥村(居)妇女和儿童工作委员会作用,依托网格员、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春蕾安全员、妇联执委、志愿者等,开展常态化、专业化、精准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指导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落实国家监护职责,做好机构内儿童家庭教育替代相关工作。加强涉未成年人案件家庭教育指导。

(六)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21. 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发挥家庭第一课堂、家长第一任老师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发挥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家风家教示范基地、家庭亲子阅读基地作用,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有效机制和模式,及时总结推广鲜活经验和做法。

22. 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沟通衔接机制。指导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密切家校日常沟通。鼓励社区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的家校社沟通平台,把学校、社会丰富的教育资源链接起来,为家长提供优质指导服务。引导家长主动与学校加强联系,配合落实“双减”任务,合力解决儿童使用手机、网络管理、心理健康等问题,支持儿童参与社会实践,努力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追求、教育资源、教育策略上的深度融合。

组织保障

1. 健全实施机制。落实省妇儿工委办等23部门联合印发的《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福建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职责分工》要求,积极构建由各级妇儿工委办统筹协调,教育、妇联共同牵头,文明办、人民检察院、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科协、关工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规划实施领导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职责任务,定期沟通情况,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各县(市、区)要按照规划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家庭教育工作规划。

2. 加大经费投入。推动将家庭教育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家庭教育事业财政投入以及购买服务的力度。各职能部门要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部门经费预算,保障家庭教育工作的财力支持。积极拓展经费来源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家庭教育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支持补充的家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3. 强化典型示范引领。采取多种形式,及时总结推广各县(市、区)各部门实施规划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有效经验、特色模式。将家庭教育优秀典型纳入选树“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绿色家庭”“平安家庭”等活动范畴,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各方力量支持参与家庭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规划全面落地落实。

(来源:南平市妇联家儿部)

[责任编辑:姚心妮]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