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宣传|南平市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光泽县市场监管局开展专项检查,重拳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 (谢红灿 元慧祥 摄 )
松溪县市场监管局联合企业查处假冒“南孚”电池产品。 (张莎 董哲科 摄)
今年4月26日是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记者昨日从南平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为做好知识产权工作,我市市场监管部门立足新发展格局,整合强化知识产权机构,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取得新进展,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为南平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知识产权保护持续有力有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南平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入开展“铁拳”“蓝天”等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强专利纠纷调解、行政裁决工作,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工作和电子商务领域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主动对接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等部门构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大格局。
市市场监管局以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换标为契机,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指导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人、使用人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权利人规范地标使用。截至目前,全市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合法使用授权企业达1132家,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全市共有地理标志商标108件,排名全省第二;现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0件,位列全省第四位。
全市现有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97件,其中“武夷山大红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国际商标注册保护;推荐中俄互为保护茶叶类地标2件,7件地理标志商标(保护产品)分两批次被纳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获欧盟保护,入围地理标志保护数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我市通过受聘“特邀调解员”方式,充分发挥福州知识产权法庭南平巡回审判点司法协作互助平台作用,用好检察院驻市场监管局检察官办公室,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全面形成知识产权“严保护”态势。市县两级全覆盖成立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委员会12个,将专利纠纷化解和维权服务工作延伸至产业、企业前沿。2022年受理非正常专利申请758件,成功撤回695件,撤回率91.7%;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2件。
市市场监管局牵头推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双打”)工作,深化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和知识产权服务业“蓝天”行动。2022年,组织开展规范标签标识、净化茶叶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在武夷山现场销毁茶叶包装袋(盒)4680个,不合格包装茶叶1.8万余盒。
市市场监管局加大对平台内经营者知识产权授权信息抽查检查的力度,推进《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推荐性国家标准执行,引导平台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全流程管理,完善线下线上一体化保护。
为完善协同保护机制,我市建立部门间常态化信息通报和联合执法机制,将商标、专利、著作等授权使用纳入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合力。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南平)网站加强知识产权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对违法失信企业实施部门联合惩戒,指导行业协会探索建立会员企业知识产权“红黑榜单”制度,主动对接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知识产权创造增长势头强劲
根据《南平市专利奖评奖办法》,南平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第八届南平市专利奖申报评审工作,截至3月31日,共收到各县(市、区)推荐的专利奖申报项目34项。
市市场监管局去年制定出台《南平市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实施意见》,统筹抓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激发创新动能,助力茶叶、建盏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利数量快速增长。2020年至今,全市专利授权1074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72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852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3422件。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从2020年初的849件增长至1181件,增长39.1%。
专利质量稳步提升。全市共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72家,其中国家级17家、省级28家、市级127家。组织指导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截至目前,全市完成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224件,备案数量位列全省第五位。
知识产权示范引领成效显著。我市83个专利项目获南平市专利奖、20个专利项目获福建省专利奖、2个专利项目获中国专利奖。2022年武夷山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全省仅7个县(市、区)获此殊荣。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持续释放
2022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综合运用知识产权政策“工具箱”,打好服务市场主体“组合拳”。
我市制定出台《南平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与品牌规划》,在南平市武夷山水品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分别设立武夷品牌“一站式”服务工作站。全市建立“知创福建”分平台、工作站4个,商标品牌指导站32个,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商标品牌、质量技术等专业服务。推动武夷学院、市农科所18项专利在福建省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免费开放许可,并免费对接我市80家中小企业,对接企业数量位列全省第二。
市市场监管局围绕中心,发挥优势,统筹抓好商标培育发展。在商标注册窗口设立“咨询导办岗”,开辟“绿色通道”,印制《商标注册申请指南》,推出远程指导、网上申请、线上支付、快递邮寄等23项“零见面”服务,有效提升商标注册申请便利度和成功率。2022年至今年3月份,全市新注册商标25680件,现有有效注册商标11.54万件,商标窗口业务受理量长期保持全国前30名。
与此同时,该局深挖地理标志资源。建立地理标志重点培育名单,深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重点产业行业协会,对地理标志的史料收集、主体选择和材料申报开展调研指导,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地标培育注册梯队结构,2022年新注册地理标志商标13件,增数全省第一。
聚焦助企纾困解难,该局指导“圣农”商标申请驰名商标保护,“圣泽”“圣觉”等4件商标在26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了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在建阳区举办建盏行业知识产权培训会,邀请“知创福建”公共服务专家授课,指导建盏企业专利申请、专利权质押贷款等工作。2020年以来争取省级知识产权惠企项目资金579.9万元,办理专利权质押贷款130笔,质押金额13.72亿元,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作者:本报记者 谢红灿 通讯员 汪国祥 周炜 郭玲丽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