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南平延平:利民之事全力推进 妨民之事立抓立改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结束了一天辛劳工作的人们纷纷来到街头巷尾消暑纳凉,开启“八小时以外”的夜生活,沿街不时传出的热闹叫卖与烟火气息,引得行人流连驻足。
(来源:延平区融媒体中心)
“现在卖西瓜再不用东躲西藏了,能在整洁干净的环境下规范做买卖,让人十分安心。”在人流往来的街头一角,瓜农老吴正在抓紧卸车摆瓜。在王台经营几十亩瓜田的老吴,每天都要采摘几千斤的熟瓜运往城区指定点位售卖,摆摊到深夜收摊。延平中心城区夏季自产自销西瓜临时销售点的设立,让他再不用担心一次50元的罚款让一天的辛苦白费,夏日的津津汗水,终于换来了一份细水长流的安稳营生。
(来源:延平区融媒体中心)
让瓜农在指定区域内规范经营,遮阳伞实行统一设置,做到“人走场净”,不仅解决瓜农卖瓜难题,方便了群众对夏日消暑品的购买需求,还有效维护市容秩序,充分体现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和关怀。
(来源:延平区融媒体中心)
“这样接地气贴民心的演出我们最喜欢,唱出我们老百姓心中的幸福感、获得感。”7月1日,由延平区委、区政府主办的2023年“庆祝七一·颂党恩”文化惠民演出暨“福见延平 百合剧苑”——街头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在百合剧苑举办,一块空地、简单布景,让延平众多的文艺爱好者有了一展身手的舞台,现场,歌声、掌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展示延平区街头文化艺术的发展成果,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来源:延平区融媒体中心)
“小摊点关系着大民生,只有以人为本、疏堵结合,才能有效激活经济动能,做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了保持街区经济热度活力,丰富群众夜间生活,连日来,紫云街道和相关部门正按照延平区委、区政府相关部署,筹划做大夜市经济,街道负责人介绍,已经制定为期三月的“延福门夜市”活动,自滨江路剑州桥至双溪楼沿街的67个流动摊位,将会在15日晚正式开业,并在“海上升明月”周边设立大型舞台。届时,持续三天的舞台互动专场,将为十数支本地团队提供自身才艺的展演平台,不仅为群众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体验,同时也能有效聚集人气,让市民在趣味中消费,在消费中体验,在体验中休闲。
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不仅是要将“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更要将“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来源:延平区融媒体中心)(整改前)
曾经在主要交通路口设置的“文明”遮阳伞,可以同时容纳多人入内等候红绿灯,不仅为过往市民免去日晒雨淋之苦,也成为宣传文明风尚的良好载体。但却有不少民众反映,最近天气不断升温,遮阳伞在为大家提供挡阳避暑去处的同时,露在外面的钢制底座反而变成潜在的“危险源”,位于商业城公交站点前的遮阳伞点位,隔三差五就有行人绊倒,让“便民”措施变成了“不便”。
(来源:延平区融媒体中心)(整改中)
在延平区委主要领导的关心和推动下,街道执法中队及时赶至现场对问题点位进行应急处理,次日便将遮阳伞底座埋入地下使路面平整。同时相关部门迅速制定方案,将江滨路沿线安置的20余个遮阳伞点位安全隐患全部排查完毕,针对确定需要整改的点位,采用或埋入地下、或水泥包封等方式,一步到位解决问题遮阳伞底座绊倒行人问题。
(来源:延平区融媒体中心)(整改后)
群众利益无小事。对老百姓而言,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从利民之事全力推进,到妨民之事立抓立改,延平区致力从群众的切身需要来考量,力求将好事实事办进群众心坎上。延平区将继续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以绣花功夫把民生小事办好,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来源:延平区融媒体中心)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