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 “心”启航 “心”准备 ——不同阶段学生开学心理调适指南

2023-09-06 11:51:05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黄靓 陈清玉

近日南平市中小学陆续开学,从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转入新学期校园生活,孩子们或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表现,不同阶段的学生如何应对“开学综合征”?从心理学的角度如何帮助孩子顺利过渡至新学期?来听听早教老师、心理老师的建议。

幼儿园新生

鼓励陪伴 安抚“粘人精”

每逢开学季,在幼儿园门口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孩子高声哭闹,扯着爸爸、妈妈的衣角不撒手,老师在一旁劝说开导。这是幼儿园新生和家长的分离“拉锯战”。几个回合后,家长去意已决,但一听到孩子撕心裂肺地哭喊,又忍不住回头张望……初次入园的幼儿,突然来到新环境,少了家人陪伴难免恐慌,陷入“分离焦虑”,这是孩子独立成长的重要转折。

“半个月前我就带着小女儿到幼儿园周边熟悉环境,做好心理建设,孩子的情绪还算平稳。”市民陈女士之所以提前做足准备,是因为大女儿刚入园时哭闹了一个月,令她身心俱疲。相比陈女士的从容,谢女士则十分无奈。开学第一天,她的孩子哭闹不止,嘴里反复念叨着:“我要回家,我不上幼儿园。”看着令人心疼。这部分孩子即便入园,还是无法接受陌生环境,缺乏安全感 ,不愿意和老师、同学交流,不能很好融入集体生活,会偷偷躲在角落抹眼泪。心理学上称之为“分离焦虑”。

陈金莲有十余年0至6岁儿童早教经验,并在延平区开设了一家早教机构,她介绍说,分离焦虑的孩子主要表现为饮食、消化、睡眠和免疫力方面的变化。除了大声哭闹、长时间抽泣,孩子还会产生睡眠不佳、烦躁不安、食欲不振、胆小怕黑、特别依恋某人等表现。有些家长会纳闷,孩子怎么一入园就出现腹泻、呕吐、感冒、发烧等病症。其实,这些症状未必是食物不洁或细菌、病毒感染,很可能是分离焦虑带来的身体应激反应。对于孩子的种种负面情绪,家长一定要给予理解、接纳与支持,学会读懂孩子哭闹背后的求助信号。

孩子患上分离焦虑,家长也不必慌张,应当科学应对。陈金莲不主张家长将孩子送入园后狠心离去,而是有计划地帮助孩子“心理断奶”。条件允许时,可以陪伴孩子上早教课,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以及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平时的户外活动中,多引导孩子参加丰富的社交活动。在与同龄的孩子互动中,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家长可以在环境安全的情况下,适时离开孩子的视线,让孩子不过度依恋家长。多多加强孩子的生活技能训练。如自己穿衣、吃饭、洗手、如厕等,如果孩子独立完成一件小事,应及时给出表扬,让孩子更加自信。

面对孩子哭闹,家长心疼在所难免。陈金莲建议,家长们可以试着多问问孩子为什么伤心,鼓励孩子组织语言开口表达,释放情绪,再做正面引导。孩子入园后要告诉孩子,家人们只是暂时离开,放学后一定准时来接,消除孩子的恐慌。不要长时间逗留在校或与孩子过度纠缠,要充分相信老师可以照顾好孩子。放学后,可以为孩子带一个小礼品,鼓励孩子,增加孩子对学校的信任感。甚至可以陪同孩子参观幼儿园,进一步消除孩子对环境的陌生感。

小学生

缓解“开学综合征” 从“心”出发

“我们开学啦!”黄靓 陈清玉 摄

晚上睡不着,早上犯困不想起;吃饭没胃口,做事拖拉、慢半拍;上课走神,焦虑不安……经过两个月的假期,同学们重新回到课堂,站在新学期的起点,有这么一部分孩子,总是对身边的事情提不起兴致,家长们不免忧心忡忡。如果您的孩子也出现类似的症状,请不要一味指责,应当特别关注,孩子是否患上了“开学综合征”?

中小学生每个学期的上课周期长达四五个月,上课期间,孩子们作息规律,精神长期处于较为集中的状态。假期里,孩子们娱乐时间增多,心情轻松愉悦。这种“松弛”的状态与“紧张”的学习氛围形成较大反差。尤其在假期结束时,缺少了缓冲和过渡,突如其来的改变容易引起孩子们身心的不适应,产生厌学、焦虑、情绪不稳定等心理表现,心理学上称之为“开学综合征”。

南平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特邀心理咨询师叶云,同时也是南平实验小学教师。每逢开学,她总能听到家长抱怨,孩子放松了这么久,才刚开学就感到他们对上学莫名排斥、心慌、害怕、难过等。“家长误以为孩子在耍小性子,其实心理学上认为,这些表现是由无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造成的。”叶云解释说,这种机制将一些不情愿、不快乐、抑郁等消极情绪转化为一些身体症状,并会持续一段时间。比如,生理上出现失眠、嗜睡、头晕、恶心、疲劳、厌食。心理表现包括健忘、疲劳、焦虑、上课心不在焉、情绪障碍等。

“开学综合征”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有的孩子自我调节能力强,很快就能适应课堂,进入状态。心理调适能力弱的孩子,负面情绪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大部分学生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适应。开学这段时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细心观察,一旦孩子出现上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厌学情绪时,应当找到原因,耐心开导,尽快帮助孩子调节好情绪。

与同学们一起阅读,加强交流。黄靓 陈清玉 摄

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能缓解“开学综合征”呢?开学过渡期,孩子面临着生活作息、学习内容和环境的变化。孩子心智尚不成熟,适应能力有限。家长们可以从心理方面入手,多多予以教导,协助孩子调整心态。叶云认为,积极的心理暗示会使不良情绪降到最低。家长首先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开学可以和同学一起分享假期中的趣事,推荐一本好书,一部精彩的电影,分享学会的新技能……和同学们聊聊这些生活小细节有助于孩子放松心情,树立自信,对新学期充满向往。其次,有计划地转移孩子的“兴趣点”。建议家长们在开学前十天或一周进行作息时间调整,并陪同孩子制订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计划,家长可适当监督。计划内容要具有可行性,保证能坚持完成。比如,拒绝睡懒觉,合理安排看电视、玩游戏、运动等时间。周末增加亲子互动,通过阅读、郊游、观影等方式转移孩子的“兴趣点”,让学习、生活更加规律。

一同学习国画,增进同学友谊。黄靓 陈清玉 摄

不少家长和学校会为孩子准备一些小惊喜。如赠送书籍文具,布置校园和班级,让开学更具有仪式感。这些意外惊喜确实会让孩子感到上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帮助他们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学期节奏。需要注意的是,学校或班级购买礼品,布置氛围不要过度铺张,这样会增加家长的负担。

中学生

正面沟通 避免情绪“过山车”

对于初一新生和高一新生来说,此刻的心情又是如何呢?可以进入新环境,认识新老师、同学,学习新知识,一定非常期待吧?为了迎接不一样的学习生涯,又应当如何做好心理准备呢?南平市高级中学心理教师张宇暄为同学们支招。

进入新校园,与上一阶段陪伴自己成长的老师、同学道别,人际关系需要重新构建。这时,同学们可能会感到有些孤单、烦闷。此时,同学们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主动扩大交际圈。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有些同学自带“好人缘”,无论在哪里都阳光开朗,颇受关注。“君子和而不同”,朋友间难免出现分歧,张宇暄建议,同学们要尊重个体的差异,学会包容和欣赏他人。勇敢敞开心扉,表达自我,善于沟通交流,让更多同学了解自己的个性。朋友间交往贵在真诚,多为彼此着想、分担,友谊之花才能枝繁叶茂。老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但人非圣贤,难免犯错。作为学生不要轻视或畏惧老师,怀着平等、尊重、理解的心情,平心静气与老师沟通,妥善处理好师生关系。这是学生心智成熟的标志。

考试虽然会带来许多压力,但它是自测的有效工具,不仅可以帮助同学们强化记忆,巩固知识点,还可以了解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有些同学过分在意分数,常常患得患失。由于知识架构不同,同学们会发现之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新学期突然不适用了。即便做出努力,但学习效率和成绩还是不尽如人意。张宇暄认为,这时正是探索自己学习潜能的良好时机。同学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寻找更科学的学习方法,查缺补漏,加以改进,获得更大的进步空间。心态上切勿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既然能进同一所学校,坐在同一课堂,足以证明自己也是优秀的一员。要对自己的能力有合理定位,客观评价,确立一些通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小目标,切勿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徒增烦恼。在前进的道路上需要不断调整好心态,以足够的耐心和韧性去迎接全新的挑战。

在与家人的沟通中避免情绪“过山车”。处在青春期阶段的青少年受生理因素影响,情绪易激动。孩子身心发育还未健全,情绪调节能力较差,不善于控制或掩饰自己情绪,常常喜怒形于色。各种压力交织在一起,情绪控制能力弱的同学就容易与家人产生冲突,用不当的言语和行为释放情绪。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先理解对方。家长在社会、工作、家庭中面对的压力大,孩子要学会理解、感恩,主动与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果意见不合时也不要急于反驳或保持沉默,避免不经意说出让父母伤心的话。父母在知识架构,认知水平,思想观念方面与孩子有所差异。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用短信、留言条等方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化解矛盾和分歧,达到正面沟通的目的。

作者:□黄靓 陈清玉 文/摄

[责任编辑:姚心妮]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