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解读|多地频发非法穿越无人区事件:“生命禁区”不是“猎奇专区”

2023-10-11 10:50:38 来源: 新华网 作者:李宁 史卫燕

“探索秘境”“寻访冰川”“打卡无人区”……随着近年来自驾游不断升温,一些游客追求冒险刺激,前往青海、新疆、甘肃等地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无人区,结果频频发生被困甚至遇难事件。业内人士表示,“生命禁区”不是“猎奇专区”,需加强对无人区非法穿越的监管。

热度居高不下,危险频频出现

今年9月初,四名游客租了一辆越野车,前往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的一处冰川。按照导航指引,他们从一条偏僻小路驶入无人区。行驶一段时间后,车辆被困……一切都提醒这里是“无人、无路、无信号”的“生命禁区”。

入夜后,气温骤降,荒滩空旷无人。经过商量,大家决定在车上过夜。第二天一早,他们带上水和干粮弃车徒步求救。此时,接到游客亲友报警的当地警方组织队伍展开野外搜救。所幸,晚上10时许,在警方和民间救援队的帮助下,四人在祁连山塔塔棱河附近区域成功获救。

近年来,此类非法穿越无人区事件在一些地区频频上演,有的甚至酿成悲剧。今年7月底,一支自驾车队未经批准穿越新疆若羌境内国家级野骆驼自然保护区,遭遇车辆故障、高温缺水双重困境,其中四名游客不幸遇难。

非法穿越无人区危险系数极高,为何一些游客仍热衷于此?

海西州茫崖市公安局副局长彭连胜表示,无人区近年来频现“穿越客”,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路况不熟不慎误入。一些游客使用提前下载好的离线地图导航。离线地图往往无法显示真实路况,一旦道路被沙子掩埋、大雨冲断,游客容易迷路,误入无人区。

二是猎奇、虚荣心及侥幸心理作祟。一些游客抱着“只要穿越了一次无人区,就足以成为这辈子最值得讲述的经历”的心态,“头脑一热,说走就走”,自驾或加入“驴友”组织的穿越活动。

此外,一些自媒体在相关作品中夸大深山峡谷等危险地带风景的壮美,掩饰、淡化潜在的旅行风险,也在一定程度助长了无人区“穿越热”。

非法穿越存多重隐患

近年来,可可西里、羌塘、罗布泊、阿尔金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热门穿越区域。受访人士表示,盲目非法穿越无人区,既是对自身安全的漠视,还可能破坏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遇险救援也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海西州大柴旦行委公安局副局长穆继东说,高原地区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可达20摄氏度以上,夜间容易让人出现失温状况。特别是遇到陷车、迷路、沙尘暴等情况时,如果游客缺乏应对极端天气和应急处置的常识和技能,会产生恐慌情绪,有可能做出错误决定,将整个团队指引到更危险的境地。

穆继东介绍,无人区多数区域无通信信号,硬化公路覆盖率低,对汽车性能有较高要求。同时,需要驾驶员具备较丰富的户外旅游经验,能熟练使用户外专业地图。

值得关注的是,非法穿越、探索“秘境”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受访人士介绍,以罗布泊保护区为例,这里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双峰驼的主要聚集地;野骆驼在产仔期时,一旦有人或车辆等靠近,驼群会受到惊吓迅速逃离,幼驼很可能因此掉队或被母骆驼遗弃,威胁这一种群的繁衍延续。

此外,不同于传统的道路救援,野外救援对专业程度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海西州蓝天应急救援中心理事长谢文淋介绍,2021年10月,救援队接到指令,前往一处雅丹地貌救援被困游客。寻找一整天,终于在傍晚走到了GPS坐标显示直线距离7公里的地方;由于被高耸的雅丹群阻挡,10辆车24名志愿者走了近10个小时才到。抵达过程中,救援车辆也在沙漠盐泽中出现不同程度陷车。

加强监管规范无人区穿越

公安部门提示,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严禁组织非法穿越活动。在未被划为自然保护区的无人区,游客进入前需向当地公安、林草等部门提出申请,取得相关许可后,在当地有专业资质团队的伴行下方可进入,切勿盲目加入“驴友”组织的穿越活动。

今年8月,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公告,严禁游客擅自进入无人区、未开放和未开发景区开展探险、旅游等活动。

如何让无人区不再成为旅游监管“真空区”?受访人士认为,要对游客进行有效引导,对为非法穿越者提供服务的个人及旅行社严肃追责。公安、应急、消防、生态等多部门要强化协作监管,加强对无人区、未开放和未开发景区的监管和执法,借助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巡航等科技手段,实现对保护区的全域监控。此外,应进一步完善立法,加大对非法穿越无人区的处罚力度;推广救援费用自理等措施,提高非法穿越成本。

谢文淋还建议,加强宣传,全方位提高公众对于穿越无人区的风险意识。在相关无人区穿越的短视频醒目位置加注“危险行为 切勿模仿”“生态脆弱 加强保护”等宣传语。

(据新华社西宁10月10日电)

作者:□新华社记者 李宁 史卫燕

[责任编辑:姚心妮]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