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资讯|“感动福建”十大人物的他,在南平“玩”起短视频

2024-02-08 14:30:00 来源: 网信南平 作者:卢国华 陈玉红

2月5日晚

2023年“感动福建”十大人物发布

顺昌县科技特派员团长高允旺

成功当选

图片

站在舞台上的他

露出了熟悉而朴实的笑容:

“把我的技术

变成农户口袋里白花花的银子

让菇农腰包鼓起

我很开心呀!”

颁奖词:他是从零开始钻研的“土专家”,双脚沾满泥土的“竹荪大王”。一声声“高老师”的热情呼唤,一张张脱贫致富的幸福笑脸,是对他40年奔忙最好的褒奖。

一位老乡写了一封信,触动了我。他在信中说“家里没有生计,家庭困难”,让我心痛。我小时候也是这样过苦日子。他还说“穷则思变”,我作为一名干部,能不能用我的技术改变他的生活?首先,我向书本学,再向专家学,最重要的是向广大农户学。高手在民间,到田间去,我的技术就慢慢沉淀成熟,形成了竹荪栽培种植技术。

为农民服务永远在路上

“这份荣誉是大家送给我的最好的新年礼物。”6日,载誉而归的高允旺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及节后的行程已经安排好,“先到顺昌洋墩乡洋墩村脱贫户张隆平的竹荪地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再先去浦城的几个村走走,然后再去泉州永春的下洋镇看看。”

今年,高允旺61岁了,从顺昌县大历镇乡村振兴发展中心科技特派员的岗位退休已经6个月了,但他依然忙碌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线,继续在田间地头写书论文,把竹荪这朵致富菇、兴农菇培育得更壮更强,为民撑起“致富伞”。

▲高允旺在山间进行现场教学。资料图(卢国华 摄)

时间回到上世纪70年代。顺昌县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加上丰富的竹木资源,是食用菌生长的理想环境。高允旺所在的大历镇有农户尝试对竹荪进行人工栽培,但由于技术不成熟,产量较低、效益不高。到上世纪90年代初,竹荪的人工种植面积还很小,规模不大。

“那时,我还是乡镇的经管站干部,一次进村入户开展科普工作时,一个农户向我咨询竹荪栽培问题,我却回答不上来,那个农户失望的转身离去。”早年贫穷的生活经历让高允旺对菇农脱贫致富的渴望感同身受,“父母靠着捡猪粪供我们三兄弟念书,不能让现在的乡亲们再重复我的贫穷老路。”

“穷则思变,能不能利用我的技术改变农民的生活?”带着这个念头,高允旺一头扎进竹荪高产栽培技术课题的研究中,从此与竹荪结下不解之缘。

1999年,南平市开始探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当年有225名科技特派员被选派到乡村田间开展科技服务。得知消息后,高允旺主动请缨,但没有被选上。

“第一次没选上科特派,还有第二次、第三次。”高允旺笑着说,“那时,还没卖竹荪种植技术的书籍,我就从食用菌通用书籍开始看,一边年年往农办跑,揪着工作人员软磨硬泡,成了当时人们口中‘缠着要当科特派的人’。”

2001年,揣着“初心”的高允旺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科技特派员。

半路出家的高允旺对竹荪栽培一窍不通,但凭着一身的闯劲、韧劲、干劲,只要哪家农户竹荪种得好,他就往哪家跑;哪里有专家授课,他就去哪里学。每天早出晚归,一心扑在栽培技术研究上。

通过不断学习和自主创新,高允旺总结出利用竹屑替代木屑栽培竹荪的“三增加、建堆发酵”竹荪高产栽培技术,创下亩产100公斤的高产纪录,比传统种植产量翻一番,达国内先进水平,成功破解竹荪种植产量低的难题,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竹荪“土专家”。

▲高允旺深入到田间地头传授经验。资料图(吕薇 摄)

菇农们都称他为“高老师”,还笑着说,看到他就好像看到“金元宝”。

随着大田种植年限增加连作障碍突显,竹荪产量逐年下降。既然竹荪是野生驯化而来,可否再让它回归山林?高允旺寻思着“竹荪上山”的打算。

2012年,他自掏腰包开展林下竹荪种植试验。经几年试验,两块林下示范地创新种植成功,让竹荪亩产干品达19.5公斤,亩纯收入2000元,实现竹荪栽培技术上又一次突破。“追着农民干,不如干给农民看。只要创新有产量,能赚钱,大家自然都认可。”高允旺说。

为了让更多的菇农学习掌握新技术,高允旺还广泛推动建立竹荪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竹荪种植时间长、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年产量比较稳定的专业户牵头,带动其它菇农共同致富。

虽是“土专家”,但高允旺一点也不“土”。

最初推广竹荪种植技术时,他坚持走村入户,将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带动菇农增收致富;后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他借助“慧农信”和微信,架起了与广大农户的信息沟通“云桥梁”,线上为菇农答疑释惑;如今,他又“玩”起了抖音短视频,通过视频远程培训菇农,远程举办竹荪种植讲座。

▲高允旺用抖音传播竹荪种植技术。资料图(卢国华 摄) 

弹指一挥,20多年过去了,高允旺的一头黑发少了,也白了。20多年来,他走遍5省23个县市的180多个村,累计推广70多万亩竹荪,带动老区苏区9万多户种植,人均增收3480元,带动贫困农户103户368人稳定脱贫,成为农民交口称赞的“竹荪大王”。

“只要菇农赚钱,我就很开心,这辈子感觉值了!”高允旺笑着说,“虽然到了退休年龄,但我科技特派员和科普志愿者的身份永远不会退休,为农民服务永远在路上。”

来源|闽北日报(卢国华 陈玉红)、文明福建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