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典型案例》(第二批)我市2个典型案例入选!
12月23日,福建省林业局印发《林下经济典型案例》(第二批)的通知,我市2个典型案例入选。分别是《光泽县深化林改促“三变”助林下经济发展“加速跑”》《武夷山市创新“林+”模式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光泽县深化林改促“三变”
助林下经济发展“加速跑”
光泽县林地面积286.38万亩(含武夷山国家公园37.7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5.1%。近年来,光泽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结合“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建设,完善林下空间流转机制,全县累计种植各类中药材面积达5.47万亩、饲养中华蜂3万余箱,有效挖掘培育“森林粮库、钱库”,蹚出一条“林下掘金”的富民新路。
一、深化机制创新,促“小山”变“大山”
积极拓展林下空间,夯实林下产业发展基础。坚持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以推广林农与国有林场“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股份经营合作为载体,全面摸清全县林地资源和林下空间资源,筛选出适合发展林下种养、符合相关条件的林下空间近10万亩,以林分小班为单位录入“森林生态银行”数据库,已累计登记存储可利用林下空间2万亩。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建立林下空间流转平台,引导林企、林农林下空间双向流转,并参照林权发证模式,在不动产系统内增设“林下空间经营权证”登记类型,发放林下空间不动产证,有效解决林农贷款无抵押物的难题,让林农吃下“定心丸”,有力保障林下空间经营者的权益,促进规模经营。
二、融合资源要素,促“短链”变“长链”
注重系统集成,充分发挥林业、工信、农业等部门的政策合力,累计培育林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280个,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布局、集中发展林下药材种植和养蜂等产业,推动建成福建承天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光泽县嘉禾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野小蜂(南平)蜂业家庭农场有限公司等林下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多方政策优势,扶持发展止马镇淫羊藿、鸾凤乡三叶青、华桥乡多花黄精和七叶一枝花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林草乡土人才创业示范基地,同时充分发挥人才和大户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投资1082万元打造集种源、加工、研发、销售的“小岩药谷”,带动周边5000余亩林下种植。
三、提升服务保障,促“输血”变“造血”
强化科技支撑,依托与省农科院开展的“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机制,整合专业技术力量,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积极对接省农科院苏海兰团队和科研院校开展技术指导,培育县级以上乡土专家19名,支持深入田间地头为林下种养户提供精准技术服务。强化金融支持,印发《光泽县金融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在全省首创“林下贷”金融产品,累计发放贷款419笔、金额9559.78万。强化流通服务,投资1200万元建成集文化宣传、科研技术、生产加工、展示销售、办公交流于一体的蜂产业综合性服务平台“探蜜空间”,并打造“百村百品 百村百味”林下产品展销区,举办全省“5·20世界蜜蜂日”活动,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推介,持续拓宽林下产品展销渠道。
武夷山市创新“林+”模式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武夷山市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市森林覆盖率74.87%,集体林地面积311.39万亩。近年来,武夷山市坚持以森林“四库”理论为引领,创新林下经济“林+”模式,林下产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武夷山市林下经济累计总产值46.56亿元,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康养小镇3个、森林康养基地4个、森林人家25个,被评为省级森林养生城市,武夷山市《走产业兴百姓富之路着力打造中国香榧产业基地》案例入选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守护绿水青山 发展生态产业(全国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一、立足本土精品培育,做优“林+土特产”
整合人才资源组建科特派团队为林农提供科技服务,与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成立科研团队,深入开展种业、林业机械等创新试验,探索高效栽培、复合栽培等创新模式。积极发展林下种植,以“公司+基地+林农”示范带动产业生产,应用“林业产业+电商+追溯”模式强化质量安全,通过“林业资源+旅游+土特产品牌”提升林下产品附加值。已培育香榧省级优良品种3个,建成竹榧、茶榧等复合经营示范基地21个,带动周边种植面积1万多亩,累计产值达亿元。武夷山德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玉女峰”品牌铁皮石斛产品入选南平“武夷山水”品牌。
二、点面结合全域提升,做美“林+好风景”
积极推动森林旅游等森林景观利用,聚焦“251”环线、“两高”等重点区位“一重山”,结合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持续开展林地林相规模化花化彩化改造提升,成立“花化彩化”专班与造林绿化指导组,邀请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专家进行整体设计,打造多彩森林景观,为发展森林旅游康养打好基础。2022-2024年,建设上梅乡荷墩村251环线一重山等示范片11个,累计投入资金3321.25万元,完成改造提升9344亩,种植花化彩化树种43.19万株。
三、整合要素优化资源,做好“林+综合体”
聚焦资源优化,借助森林生态银行平台,将分散的林地林木资源、森林景观资源、林下空间资源等进行分类评估与管理,在环带一重山打造森林生态资源经营综合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林业项目,推动林下产业升级。目前已完成环带“森林生态银行”+森林康养(漫步道)320亩,正在建设省级财政景区景点森林景观提升示范奖补项目+康养漫步骑行道645亩。
供稿:南平市林业局办公室、林政科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