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延平区推进殡葬移风易俗 以乡风美引领乡村美
2024年以来,延平区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助推乡村振兴、实现乡风文明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力宣传倡导厚养薄葬、勤俭养德、文明治丧的社会文明新风,提升群众“文明殡葬”意识,如今“孝老爱亲传美德,厚养薄葬扬新风”逐渐成为辖区群众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深入调研,制定一套宣传方案。延平区委文明办深入10个乡镇(街道)12个村(居)开展实地调研,了解掌握辖区殡葬移风易俗有关情况,与乡镇(街道)干部群众共同探讨殡葬移风易俗相关工作,出台《关于推进延平区乡村振兴“乡风美”工作的方案》《关于推动殡葬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工作方案》等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各乡镇(街道)利用线上线下宣传载体开展殡葬移风易俗宣传工作,制作线下公益广告498处,开展理论宣讲68场,重点倡导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治丧的社会风尚。区卫健、民政、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在医院、公墓、殡仪馆、殡葬用品店、村文化文明墙等重点点位178余处,刊播展示文明殡葬移风易俗宣传标语。
街头的殡葬移风易俗宣传公益广告
专项治理,组建一支劝导队伍。2019年以来,在延平中心城区组建区级移风易俗劝导队,成员来自民政、文明办、公安、文体旅、市场监管、城市综合执法、交警等部门和属地街道社区,建立逝者信息通报制度和联合执法劝导工作机制,耐心细致做好治丧户的思想工作,引导逝者家属文明节俭治丧。各部门联动对城区鼓号奏乐扰民、燃放鞭炮、做法事扰民、车辆散发纸钱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动态监督。各乡镇村(居)参照城区做法成立移风易俗劝导队,向广大农村群众宣传宣讲树立厚养薄葬、节俭养德理念,倡导理性人情消费,遏制封建迷信活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如大横镇岩角新村有一位老人去世,家中小辈觉得老人家辛苦一辈子,想要给老人风风光光办一场葬礼。镇移风易俗劝导队得知后,联合村干部上门劝导,拿出村里红白理事会整理账本,用现实案例劝导。在劝导队的耐心劝说下,老人家中小辈商量后决定简办丧事,也符合老人生前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2024年,区乡两级移风易俗劝导队对9起不文明治丧行为进行了有效劝导。
黄墩街道移风易俗劝导队到常坑口社区开展以“倡导文明殡葬 共筑文明新风”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示范引领,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各乡镇(街道)通过挖掘本地本单位殡葬移风易俗方面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和创新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供其他单位学习借鉴。仅2024年以来,四鹤、梅山、水南、黄墩、大横、巨口、夏道、塔前等乡镇(街道),就有10多起通过简办丧事并通过公益活动将节省的资金用于公共服务的案例。在巨口乡的谷园村,一场移风易俗宣讲会正在村口的廊桥举行,移风易俗劝导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殡葬移风易俗政策,今年年初就有村民自发带头将红白喜事简办省下的钱,用于古厝修缮和活动场所设施完善,村民都说如今的人居环境比以前更美了。
巨口乡谷园村村民在古廊桥上开展文娱活动
2024年12月23日,各乡镇(街道)宣传委员到延平区四鹤街道实践所观摩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典型做法
下一步,延平区将持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一步深化殡葬移风易俗,探索更多元化的殡葬移风易俗宣传途径,让文明、简朴的殡葬新风深入人心。(作者:谢政民)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