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南平松溪:溪东乡古衕村:村民“定规矩”108条文明乡风扑面来

2025-04-07 11:38:07 来源: 闽北日报、今日松溪 作者:陈颖 张行健 林云洁 真魏皓

3月19日,在春日暖阳下,记者走进松溪县溪东乡古衕村,道路干净整洁,只闻鸡鸣之声不见家禽之影。

“现在,全村的家禽都要求圈养,有效解决以往村中家禽散养或乱围乱占等问题。”古衕村党支部宣传委员黄振华说,“早在2010古衕村就秉承着‘依法自治、约规治事’的思路,制定《古衕村村民约规章程》,选举产生村规民约理事会,确定四议一审一公的基本程序。家禽圈养便在其中。”

依托村规民约理事会,议题自下而上地发起,村民参与讨论、决策,“村民们参与到村规民约的制定、决策中,人人都是制定者执行者、决策者。”黄振华表示,村民在约法过程中热烈地讨论,就好比乡村政治生活的“圩日”。在乡村的“意见自由市场”中,达成共识的“交易”带来的是理性治村精神的孕育、和谐氛围的增进,为“新古衕”建设打开了新的空间。

直至今日,《古衕村村民约规手册》经过多次修订已完善至近年新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公约》《古衕夜谈话事公约》《网格化管理约定制度》《文明古衕讲习公约》等13项108条

“我们的村规民约还有一大特点,就是与时俱进,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情况,村民们会在理事会的指导下,自发地制定出相关的约定。”黄振华介绍。

古衕村也因“村民约法”而闻名,建成了松溪县第一座村级公益性骨灰楼塔,第一个红白喜事代办点,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和“全国文明村”。

在古衕村的小微群里,时不时有村中行动不便的老人发出“订单”,总有热心的志愿者及时回复,上门“接单”。

“通过网格化治理,让年轻的村民和村干部作为志愿者为他们服务,替有困难村民代办证件、代送物资、代问政策法规、代交资费、代办其他事项。”黄振华说,早在2022年,古衕村实行网格化治理“一网统管”“一网统防”“一网统治”,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按照“居住相邻、易于联系、便于管理”的原则划分网格志愿者。

为村中需要帮助的村民服务,同时也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探索推行“一刻钟响应圈”“古衕夜谈”“五代工作法”等志愿服务机制,让村民“冷暖有人问、疑惑有人解、心声有处诉、难事有人帮”,实实在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4年3月中旬,村民邱某为帮助亲戚家的红白喜事,上山帮忙挖笋,意外猝死,村两委干部及时召集家属及东家亲友进行夜谈,家属的理解、亲友的配合下,一场原以为的矛盾纠纷便在无形中化解了。

2024年以来,围绕政策宣传、人员摸排、矛盾纠纷化解等重点工作,累计每网格员人均走访所管辖村民几十余次,协助化解矛盾纠纷50余次。全村专兼职网格员共上报各类事件信息400余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10余次,消除安全隐患30余个,帮扶村民100余人次,为法治古衕、平安古衕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近年来,古衕村以村规民约为引领,推动建设“古衕有约”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爱心餐厅乡风文明展厅、文明实践大舞台、流动书屋等多个阵地,成立“文明古衕”讲习班、移风易俗、孝老爱老、乡村振兴等N支文明实践队伍,涵养文明乡风,精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新时代古衕振兴画卷。

作 者:陈颖 张行健 林云洁 真魏皓

[责任编辑:姚心妮]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