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爱茶更护山

2018-05-02 15:41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熊慎端

    青山绿水中的武夷山茶园

    茶山整治行动现场

    今年以来,武夷山市开展了3次声势浩大的茶山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规违法开垦茶山行为。集中整治的“两违”茶山,全部种上桂花、无患子等阔叶树种,以实际行动保护绿水青山。

    茶产业作为武夷山市经济的主导产业,对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举一动关乎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每次茶山整治活动,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秀美山水不堪生态之“蚀”

    走进今天的武夷山,迎接你的都是一杯杯热腾腾、香喷喷的武夷岩茶,使人感到一股股暖洋洋的盛情。

    武夷岩茶受到广大茶友喜爱,其独有而完美的生态环境是主因之一。武夷山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植被丰富,土壤肥沃,茶园中生物自身调节功能健全,强大的生态环境系统使得武夷茶的品质卓而不凡。

    多年来,武夷山市高度重视茶产业,持续推动茶产业的良性发展。据统计,全市115个行政村中八成以上种植茶叶,茶山面积达到14.8万亩,有茶企业5800多家。

    茶产业大力发展的同时,茶叶价格也一路上涨。于是,“两违”行为便时有发生。受利益驱动,少数林农毁林种茶,严重威胁了森林生态安全。

    早在2008年,武夷山市就发出通告,要求科学开垦茶山,保护生态资源。2010年,又将全市山场划为禁止开垦区域、限制开垦区域和可开垦区域。但是,仍有一些人无视生态保护的要求,将茶山偷开进限开区,有的还蚕食到禁开区,即使在适开区也不按科学种茶的要求,将整座山“剃光”,造成水土流失。

    据统计,2015年,武夷山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324.4亿元,是当年全市GDP的16.7倍,人均101.1万元。绿色武夷山,成为响当当的“聚宝盆”“摇钱树”。换句话说,如果放任“两违”现象蔓延,就要为之承担相应的巨大损失。

    为切实保护好武夷山良好生态环境,武夷山市出台茶山整治规定,自2013年起,5年内取消适开区。按照规划,2020年武夷山市茶山面积将控制在15万亩以内,全市涉茶总产值预计为80亿元。

    从“独木桥”走向“幸福山”

    茶山开垦不能随心所欲,老百姓怎么增收致富?

    武夷山市茶叶局长邓崇慧说,对于没有茶山,又想从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分得“一杯羹”者,要把他们从只有茶叶可以致富的“独木桥”想法中解脱出来。致富道路千万条,种茶需要技术、资金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条件,不可能每人都有茶山。目前,武夷山在食用菌、毛竹、旅游等多方面都可发家致富。近年来,武夷山市还投入数百亿元,建成一大批新项目,大大拓宽了就业致富门路。

    武夷山推出的“森林人家”森林旅游发展模式,就展示了绿色生态的无限潜力。“森林人家”以良好的森林环境为背景,以有较高游憩价值的景观为依托,利用森林生态资源和乡土特色产品,融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为一体,为游客提供吃、住、娱等一条龙服务。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地处华东屋脊黄岗山下,景色优美,让我们的2000多位村民端起了生态旅游的‘饭碗’。每逢节假日,来我们‘森林人家’的游客都是爆满。”桐木村民张美敏说。跟村里很多家庭一样,她先前或是靠山吃山,或外出务工谋生。2015年,返乡办起麻粟“森林人家”,让她看到了一条靠生态旅游脱贫的新门路。靠着市里帮贷的10万元3年免息贷款,她将自家庭院修葺一新,改建了厨房、大厅和包厢。客人多的时候,大厅的12桌和6个包厢都坐得满满的。

    上梅乡是省定老区贫困乡。现在,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已迁移或外出打工的村民,又纷纷回村从事生态种植、乡村旅游或者开店。上梅乡漫山遍野都是毛竹,所产竹笋口感特别好。金竹村民丁带娣在大王山下新建的“森林人家”,以办笋宴为特色,一道道美食令人大快朵颐。每逢双休日或节假日,每天都有10多桌客人,忙得不亦乐乎。

    绿色是武夷山的主色调。“我们要做绿色发展的先行者和探路者,将‘金山银山’转化提升为老百姓的‘幸福山’。”武夷山市委书记林旭阳如是说。

(责任编辑:姚心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