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痴”朱步泉

2018-05-16 09:11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施成就 范素琴

做茶

品鉴

 开栏语

 绿茶、红茶、白茶和青茶,在中国六大茶类中松溪县就拥有四大茶类。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如今熠熠生辉于这个国家级生态县、中国名茶之乡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

 能荣膺一串与茶有关的“国字号”头衔,其背后蕴含着科学的理念、独特的文化、成功的经验和奋进的故事。本报将和松溪县合作,组织记者和通讯员上茶山,进茶企,访茶人,问茶事,挖掘、整理并作报道。只要涉及松溪茶业,除了常态化的新闻稿件外,举凡散文、评论、调研报告等等体裁不受限制,欢迎读者朋友踊跃赐稿。单篇字数最长不宜超过2600字。投稿方式:闽北日报《问茶》周刊电子邮箱mbrbczk@163.com,电话5130011。

 “心中有情,首中有思,必先腹中有物。”中国人公认的“腹中国饮”就是茶叶。我们期待,本报《问茶》周刊今起开辟的“茶话松溪”专栏,能竭力为松溪县实现绿色崛起、后发赶超提供舆论支持,也对闽北各地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当一个人对茶痴迷到难以自拔时,你可想象是什么境界?笔者近日走访的他,便是一位爱茶、懂茶、产茶、制茶、品茶、销茶样样精通的老者,也是松溪县茶界的佼佼能人——教授级高级农艺师朱步泉。

 (一)

 1946年,朱步泉出生在松溪县。十四岁那年,因学习成绩优秀,他被福安专区茶叶技术学校录取。1962年,茶学中专毕业。

 朱步泉的母校是“茶界泰斗”张天福创办的。他入校时校长由省茶科所所长林桂堂兼任。林校长曾随周恩来总理到访马里共和国,将中国茶叶成功移植到该国,并传授了一整套的栽培、育种、加工制作等工艺。

 茶叶能为外交事业增添光彩,这份荣誉植根于朱步泉的脑海中。他想,家乡松溪有朝一日也能将茶叶放发出异彩,那该多好啊!至今,朱步泉还清晰地记得林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茶叶一身都是宝,既有利人民健康,又能带动人民致富。希望你们学有所成,为家乡人民做贡献。”朱步泉迷上了茶行,或许这就是他当年的初心吧。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朱步泉考入这所仅招收三届学员,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茶校。当时,这所茶校号称我省茶叶研究的最高机构,实则是个穷乡僻壤的地方。迎接他们的不仅仅是困难时期填饱肚子的问题,接二连三的人生困境接踵而至。

 朱步泉起早贪黑,在课堂上、在茶园里、在制茶厂房,处处“吮吸”着茶叶知识。据原《福建茶叶》主编汤铭绍教授介绍道:当年小朱在班上个头虽小,但勤学苦读,干劲十足,成绩始终保持前两名。那时养成的刻苦、钻研的好习惯,一直伴随着往后的工作实践中,即使细枝末节的疑问他都不轻易放过,为他后期对茶学的科研埋下了可贵的伏笔。

 (二)

 茶在朱步泉的心田里植根、发芽、开花并结果。无论通达抑或挫折,他的一颗心始终离不开茶,走到哪里,茶学便跟到那里。

 上世纪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因校方经费短缺无力承办,全体学员精简退学。快上两年茶学的他,只好回到家乡务农。这对他的心灵是第一次的打击,原本以为满腔热情学精茶叶专业知识,能够回报父母亲人对他的期盼,也可以为家乡茶农增加收入而施展才华。那时,松溪的茶业发展正急需这方面的人才啊!

 1962年,松溪县委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县里规划出蓝图,要求全县人民“苦战三年,实现每户一亩茶”。到1966年,全县茶山面积达11700亩,实现了预定目标。

 当年,县里茶叶部门领导启用了朱步泉。虽说不能正式录用为公职人员,但安排他为茶叶技术辅导员。由于他基础厚,又肯思考,很快就进入了角色,还兼任了会计员。他与茶农打成一片,白天将茶叶知识运用到茶山的开垦,晚上伏案点点滴滴记录了茶事动态。

(三)

此时,松溪县茶山在薛华等首批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不再是顺坡种植茶树,而是按等高梯层表土肥沟,合理密植,科学种管。茶树品种也由单一小菜茶,过渡到全国优良品种政大、福大等。但朱步泉明白:茶要科技扎根在这片乡土上,要做的远不止这些。

 原本认为可以转入茶行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的他,因“文革”来临又一次灰飞烟灭。在与茶农同工同酬的同时,朱步泉在茶树繁育、栽培、病虫防治、制茶的每个环节上,不断地去摸索、分析、总结、提升,形成了一套更切合实际的法则,促使茶叶生产高产优质。

 弹指17年。1979年,他凭借真才实学,在建阳地区茶学考试中,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为茶叶技术员,成为一名国家干部,转正后的第一站安排在建阳地区农业局种畜场。该场茶园当家品种水仙在沙滩上有“芽旺”之特征,又适宜制作绿茶、白茶与乌龙茶的特性。根据市场需求,他建议春制绿茶产,夏秋季制作乌龙茶,收入由此翻了一番多。

 接着,他为该场规划开垦高标准茶园100亩,深得大家的赞同。调回松溪工作后,他被安排在县委办政研室。短短一年,他就撰写七篇调研文章和一篇科技论文。《茉莉高产株型研究初报》在省级专刊《茶叶科技简报》发表后,引起了业内专家的重视和推广。茉莉花的科学种植,为松溪县花茶生产打下良好基础,巧合的是他接任国营郑墩茶场厂长,大力发展茉莉花茶又是一个完美的铺垫。

 科技含量的注入,加上善于捕捉商机,朱步泉所领导的国营郑墩茶场摆脱了困境,连年喜获省上花茶出口的嘉奖。而他,也多次被评为省农垦系统的先进工作者。

 

(责任编辑:谢志源)